養生是一件長久的事情,很多朋友注重養生,卻不懂得堅持,所以常常半途而廢,并沒有讓養生發揮到大的效果。那么,生活中的養生小妙招到底有哪些?今天健康之路視頻全集就來為大家講解,一起看看郝萬山專家是怎么說的。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養生小妙招
1.堅持幾個“少”
少鹽多醋、少糖多果、少肉多菜、少藥多食、少靜多動、少憂多眠。有一首詩中寫道:“一眠萬事了,無喜亦無惱,何物是真物,身在即為寶。”
2.堅持幾個“常”
發常梳,面常搓,鼻常揉,肢常伸,目常運,齒常叩,腹常旋,耳常彈,肛常提。
3.踐行“八字”訣,終生不懈
童心、蟻食、龜欲、猴行。童心,要童心未泯。蟻食,要少吃。現在許多人的問題是吃得太多、太好,又不運動,食物堆積在身體里。龜欲,要心境淡泊。猴行,要多運動,鍛煉身體。
4.天天干洗面
先把手搓熱,然后用手搓臉。每天早晨起床,反復做幾十次。搓陽明經這個部位,氣血運通。堅持干洗面,眼袋和皺紋慢慢都舒展了,比做美容還見效。
5.學會吐納法
陶弘景在《養性延命錄》里提出:“納氣有一,吐氣有六。納氣一者,謂吸也;吐氣六者,謂吹、呼、唏、呵、噓、呬,皆出氣也。”吐氣的時候,不能把嘴張得太大,要無聲,長氣,吐完為止。吐氣的時候,根據每個字發音的不同,口型有輕微的變化,吐氣的部位也不同,要把氣出到長。練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可以達到胎吸。胎兒在母親身體里,雖然沒有呼吸,但也有生命,這就是胎吸。練氣功之前,首先把心定下來,去除一切雜念,進入狀態。按照方法做完氣功之后,會發現滿口生津,古書稱“上池之水”,然后把津液咽下去。津液是一種重要的生命物質,不能隨便吐掉,應做到“津常咽”。
6.“三通”
我們現代人一直在不斷地補,會導致體內“交通堵塞”。血脂高、血糖高、血壓高,都是堵塞的結果。所以要把“補”改正為“通”。血脈要通、氣要通和、心氣要通、胃腸要通,要達到吃得下,睡得著,拉得凈,放得開。
7.堅持勤動腦
不要以為養花、養草、養魚就是養生了,一點精神寄托都沒有,衰老得反而快。馬寅初70歲的時候開始學俄語,歌德80歲的時候寫《浮士德》,陸游《渭南集》里很多氣壯山河的詩詞都是60歲以后寫的。不要以為60歲就到晚年了。
養生細節
1.坐著捏膝蓋
俗話說“人老腿先老”,而“腿老”是膝蓋先老。膝蓋是人體全身為復雜的一個結構,也是容易受傷的一個部位。加之膝蓋處多為韌帶組織和骨骼,肌肉較少,即“筋多肉少”,所以此處的血液循環相對較差,我們平時觸摸膝蓋也總是感覺涼涼的。因此,養護膝關節的一個重點就是給以它熱度和按摩。建議中老年人平時坐在椅子和沙發上時,要養成雙手捂住膝蓋,同時加以適當按摩的習慣。
2.走路握拳頭
從古到今,握力都是健康的晴雨表,握力越大則說明越健康長壽。現代研究也表明,手指越靈活,頭腦越不容易“生銹”。倫敦大學整合近50年來對握力的研究報告顯示,握力是有效的長壽特征,而握拳正是易操作的提高握力的方法。
3.臥時練提肛
提肛是傳統的養生手段。中醫認為,肛門附近有三條經脈:任脈、督脈和沖脈。任脈總任一身之陰,督脈總督一身之陽,沖脈為血海,它們分別主管人體的陰精、陽氣和性功能。提肛運動可以促進陰陽之氣的循環。其中,會陰穴是非常重要的長壽要穴,經常練習提肛這個動作,可以對會陰穴起到很好的按摩作用,對生殖功能的養護作用效果很好。
4.站立提腳跟
腳被譽為“精氣之根”,人體生殖系統在足部的對應反射區正是腳跟,因此提腳跟的運動有益生殖保健。
本期嘉賓介紹
郝萬山
男,1944年11月出生,畢業于北京中醫學院。現任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研究生導師。
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全國優秀中醫臨床人才培養專家委員會秘書組成員、中國老教授協會邊緣科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華中醫藥學會仲景學說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音樂治療學會常務理事。
馬來西亞檳城中醫學院終身客座教授、捷克中醫學院永久客座教授。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中央電視臺,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 為什么十個女人九個乳腺增生 真相原來是這樣的
- 詳情請關注微信號:就愛養身直接掃描右側二維碼關注后回復【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