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病在生活中是常見的一種疾病,胃病的發生和我們的生活習慣息息相關,有些人是因為飲食不規律引起的,有些人是因為抽煙原因導致的,今天,中央電視臺健康之路請來了李子禹主任針,針對大家關于胃癌普遍存疑的問題,給大家做個科普,一起來看視頻介紹吧。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胃病一問
“總覺得胃不舒服,吃了很多的藥依然沒有好轉”,如此循環往復,你是不是心里還是疑惑,“我是不是攤上大事了,有可能得胃癌了???”很多朋友,“胃病”“胃癌”,傻傻分不清楚。
公司做常規檢查,我發現“胃癌的相關腫瘤標志物升高”,這是不是意味著我得了胃癌了?
查體的時候相關腫瘤標志物升高了,并不意味著你就得了腫瘤了。
腫瘤標志物,是指人體對腫瘤細胞產生些反應生成的一些物質。我們希望能根據這樣一類指標,較早地去發現腫瘤,但由于醫學發展的限制,目前沒有這么理想的百分之百敏感的指標。而且,引起標志物升高,也可能只是你身體的一些輕微的炎癥,所以不必恐慌。但是如果這個指標升高了,到醫院去咨詢一下,這個是有必要的。
飲食因素
是胃癌發生的首要危險因素,日本學者研究了東亞地區胃癌的危險因素是飲食因素,如高鹽、熏制食物、亞硝酸鹽含量高的食品, 這些刺激因素誘發胃的腸化生,終導致癌變。熏制食品、腌制食品、燒烤食品是東亞人餐桌上常見的美味佳肴,這類食品要么含煙硝酸鹽量高,要么含有一定量致癌物,如-丙烯酰胺、苯并芘等等,適當攝入可能無大礙,長期偏食確實會對胃造成傷害。
幽門螺旋桿菌感染
幽門螺旋桿菌簡稱HP,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告顯示,大約近50%的胃癌與幽門螺旋桿菌有關,幽門螺旋桿菌是上消化道疾病的主要致病菌,可以引起胃潰瘍和胃癌。中國約有六成人群感染了幽門螺旋桿菌。HP感染據研究跟進食習慣密切相關,容易發現,容易治療。
萎縮性胃炎
以胃粘膜上皮和腺體萎縮,胃粘膜變薄,粘膜基層增厚,或伴幽門腺化生和腸腺化生,或有不典型增生為特征的慢性消化系疾病。該疾病被列為胃癌的癌前病變,也是胃癌的危險因素之一。
胃切除術史
胃切除術史,尤其胃大部切除術史,是胃癌發生的高危因素之一,目前原因尚不清楚,但胃癌術后15~20年左右須提高警惕,臨床上有接近3成胃癌患者曾有胃切除術史。
吸煙
長期吸煙作為胃癌單獨危險因素,可將胃癌的發生危險性提高1.5倍。
胃 病 幫 手
如果我感染了幽門螺桿菌,那我就一定會得胃癌嗎?
感染了幽門螺桿菌,并不代表著你就一定要得胃癌。
但是幽門螺桿菌如果不治療的話,發生慢性非萎縮性胃炎的概率是非常高的。另外,慢性萎縮性胃炎,確實是患胃癌的一個高危因素。但是,如果我們能把這個非萎縮性胃炎治療控制好,不讓它進展到這個階段,那也就等同于是阻斷了幽門螺桿菌和胃癌之間的聯系。
胃 病 預 防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避免感染幽門桿菌呢?
幽門桿菌的傳播跟流感傳染的道理是一樣的,所以,我們要注意日常生活中的清潔衛生。
首先,聚餐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餐具的衛生,使用公筷是非常明智的。其次,保持口腔清潔,刷牙一定要認真。再者,生冷和刺激性的食物增加了你感染幽門桿菌的風險,所以,生冷的食物,食用時,一定要確保洗干凈了,辛辣的食物,還是少吃為妙。
本期嘉賓介紹
李子禹
大外科副主任,胃腸外科副主任,主任醫師,副教授,腫瘤學博士后。長期從事消化道腫瘤的臨床和科研工作,對腹部常見腫瘤特別是胃、腸道腫瘤的診治有較高的造詣。具有扎實的理論知識和嫻熟的臨床技能、手術技巧,在胃腸腫瘤的新輔助治療、手術為主的綜合治療等方面積累相當經驗,并參與相關多項國內外臨床試驗,發表科研論文10余篇。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中央電視臺,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