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腳掌遠離心臟,血液供應少,表面脂肪薄,保溫力差,且與上呼吸道尤其是鼻腔粘膜有密切的神經聯系,所以腳掌一旦受寒,就可引起上呼吸道局部溫度下降和抵抗力減弱,導致感冒等多種疾病。
足療作為一種良性刺激,可使自主神經和內分泌系統功能得到調節,并有益于大腦細胞增生,增強人的記憶力,同時能使體表血管擴張,血液循環得到改善。可見,足療對人的身心健康是大有裨益的。
每天洗腳勝吃補藥
歌謠云:“春天洗腳,升陽固脫;夏天洗腳,暑濕可去;秋天洗腳,肺潤腸濡;冬天洗腳,丹田溫灼。”可見,自古以來,人們就把“睡前一盆湯”看作是養生保健的有效措施。
唐朝美女楊貴妃經常靠足浴來養顏美容;宋朝大文豪蘇東坡每晚都用足浴來強身健體;清代名臣曾國藩更是視“讀書”、“早起”和“足浴保健”為人生的三大得意之舉。
近代京城名醫施今墨也是每晚必用花椒水泡腳養生。可見足浴在中華養生保健史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足浴有熱水足浴和冷水足浴之分,各人可根據自己的情況加以選擇。
熱水足浴,可用 50℃左右的水浸泡雙腳(浸泡至踝關節為度),浸泡時間每次約20 ~30 分鐘。這相當于艾條溫灸足部穴位,可以起到促進氣血運行、溫潤臟腑的作用。以熱水泡腳來刺激皮膚神經末梢感受器,通過中樞神經的反饋可起到調節內臟器官功能的作用,促進新陳代謝,有利于健康。
冬季用熱水泡腳,能促進局部血液循環,預防凍瘡的發生。長途行走或劇烈運動后,熱水泡腳可減少局部乳酸的聚集,有助于消除疲勞。臨睡前用熱水泡腳,對中樞神經系統能產生一種溫和的刺激,促進大腦皮質進入抑制狀態,使人安然入眠。
冷水足浴,水溫要逐漸降低,一般可從 20℃慢慢降至 4℃左右,并可從秋季開始,一直堅持到冬季。每次足浴前先用手摩擦足部,使足部變得溫熱,然后雙足浸入冷水中,再用兩足相互不斷摩擦,直到足部潮紅,每次約 5 分鐘,可早晚各進行一次。
冷水足浴不僅使足部血管強烈收縮,而且使全身各系統的生理功能在神經體液的調節下也處于積極活動狀態。冷水足浴還能促使鼻粘膜的溫度升高,增強呼吸道的抵抗力,冬季可預防感冒。但需注意的是,冷水足浴后應立即擦干和保暖。
中藥足浴更勝一籌
取當歸10 克、紅花10 克、川芎10 克、赤白芍各10 克、蘇木20克、香樟葉15 克、藿香20 克為主方,加水2 000 克左右,煮沸8 ~10分鐘,稍涼即可使用。亦可先熏后洗,泡20 ~ 30 分鐘。若能在醫生指導下辨證使用則更佳,如關節酸痛加伸筋草20 克,失眠加夜交藤20 克,上火加食鹽5 克,腳癬濕氣加花椒10 克、制大黃20 克,也有很好的效果。
結語:通過以上文章介紹我們是不是對泡腳的相關知識介紹有了一定的了解,泡腳的好處很多,每天泡腳勝吃補藥,中藥足浴的效果更加的棒哦,我們可以試試的看哦,冬天每晚泡泡腳效果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