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長期酗酒
酒精進入人體后,主要在肝臟代謝。酒精及其代謝產物乙醛對肝細胞有直接毒性作用,會干擾肝臟正常代謝功能,影響脂肪轉運,導致脂肪在肝臟堆積。長期酗酒人群,患酒精性脂肪肝的概率遠高于常人。男性每天飲酒酒精量不宜超過25克,女性不超過15克,相當于男性每天啤酒不超一瓶(500毫升,酒精度5%),女性不超半瓶。對于已有肝臟疾病或肝臟功能較弱者,應盡量戒酒。
3、作息不規律
肝臟的排毒與自我修復主要在夜間進行,若長期熬夜,打亂肝臟正常代謝節律,肝臟無法有效排毒與修復,會影響其對脂肪的代謝功能。晚上11點至凌晨3點是肝臟排毒黃金時間,此時應進入深度睡眠。養成早睡早起習慣,每天保證7-9小時充足睡眠,有助于維持肝臟正常功能,預防脂肪肝。
其他因素——不可忽視的潛在風險
1、肥胖
肥胖是脂肪肝的重要危險因素,體內脂肪過多,脂肪組織釋放的游離脂肪酸增加,肝臟攝取過多游離脂肪酸后,若無法及時代謝,就會形成脂肪肝。肥胖人群應通過科學飲食與適度運動,逐步減輕體重,將體重指數(BMI)控制在18.5-23.9之間。減重速度不宜過快,每周減重0.5-1公斤為宜,避免因減重過快損傷肝臟。
2、某些疾病與藥物影響
糖尿病患者胰島素抵抗,會干擾肝臟脂肪代謝,增加脂肪肝發病風險。對于糖尿病患者,應積極控制血糖,合理用藥,穩定血糖水平,以降低脂肪肝患病風險。此外,一些藥物如糖皮質激素、抗心律失常藥等,長期使用可能導致藥物性脂肪肝。在使用此類藥物時,應嚴格遵循醫囑,定期監測肝功能,必要時調整用藥方案。
了解脂肪肝的成因后,我們便能在日常生活中有的放矢地進行預防。從調整飲食結構、改變不良生活習慣,到關注自身健康狀況,積極應對疾病與合理用藥,多管齊下,全方位守護肝臟健康,遠離脂肪肝困擾,為身體筑牢健康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