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泄是將體內的代謝廢物排出體外的過程,是我們每個人每天都要做的的事情,可即便是這樣,大小便依然可以說是我們“熟悉的陌生人”了,上完廁所之后,大多數人都不會多看它們一眼,而這種對排泄物輕視的態度,可能讓你錯失了很多身體發出的健康信號,每天對自己的排泄狀況多留份心,無異于做了一次“體檢”。
下面就大家詳細介紹一番,如何通過排泄狀況判斷自己的健康情況。
關于大便,有三個參考標準:
首先是大便頻率,從排便的頻率上可以判斷是否存在便秘或腹瀉的問題;當在一周內,排便次數少于3次,說明存在便秘;而如果一天排便次數超過三次,而且排泄物中含水較多,可以判斷存在腹瀉。一般情況下,根據各人不同體質,一天排便1~2次,或2天排便一次都很正常。
再者,從排泄物的形狀上也可以判斷是否存在便秘、腹瀉;正常的排泄物表面光滑,水分適中,不會出現排泄困難的問題,如果大便上出現裂痕、凹凸面,甚至呈顆粒狀的硬球,排泄時也十分困難,則說明有便秘問題;而如果大便呈糊狀或水狀,則說明存在腹瀉。
其次,大便的顏色也能及時地反映健康狀況,正常的排泄物為棕黃色,一旦大便呈鮮紅色或便面帶血,則可能是空腸、回腸、結腸等下消化道部位出血所致,也可能是直腸息肉、痔瘡、肛裂等問題造成的。
如果大便呈現為黑色,并且發亮,這極有可能是因為人體的食道、胃部、十二指腸等上消化道器官出血造成的。
當大便出現灰白色,可能是結石或蛔蟲將膽道阻塞,使得膽汁中的膽紅素無法進入消化道所造成的。
關于小便,可以從兩個方面參考:
排尿感受
正常情況下,人在排尿時不會出現不適感,如果出現排尿困難、尿道灼痛、排尿不凈等感受,應該小心,這可能是腎臟或生殖系統出現了健康問題,這時應及時進行檢查。
尿液顏色
正常的尿液應該是淺黃色,當它呈現為乳白色時,可能是腎炎等腎臟疾病,使得尿液中的蛋白質增加造成的;當顏色變為深黃色,可能是肝臟出現了問題,使得膽紅素代謝異常,尿液中的膽紅素數量增加,因此顏色加深;而當尿液變紅,出現血尿時,這可能是腎炎、尿道炎、膀胱炎等泌尿感染問題造成的,此外,當泌尿系統內出現腫瘤時,也會造成血尿。
這些就是考察大小便是否正常的重要標準,每天通過對排泄狀況的觀察,可以及時知道自己是否存在上述健康為威脅,以后千萬不能再對它們視而不見了。
本篇文章版權歸民福康健康所有,未經許可,謝絕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