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慢性腎病的發病率超過1/10,并且中年輕人越來越多。同時,我國的慢性腎病還存在發病率高、死亡率高、知曉率低以及治療率低等特點,所以,腎病又被稱為“隱秘殺手”,
腎病患者要注意低蛋白飲食,這是大多數人所知曉的。但是近來有人認為不吃主食可以起到護腎作用。
原理是:不吃主食,那么身體缺乏糖分來源,為了滿足代謝以及活動所需能量,身體會開始消耗蛋白質和脂肪,減少了蛋白質對腎的傷害。
那么,真的會如此嗎?
其實,不吃主食,這種護腎方法,只是我們想象出來的,減肥倒是有可能,護腎的可能性極低。
首先,在80年代以前,主張腎病患者高蛋白飲食,糾正低蛋白引起的并發癥。但是試驗卻發現,高蛋白飲食并不能糾正低蛋白血癥,反而對腎有害,這才建議低蛋白飲食。
其次,正常人的尿液中含有少量的小分子蛋白,當出現腎病時,蛋白質大量進入尿液,傷害腎小球濾過膜。
所以,建議腎病患者低蛋白飲食也是為了減少對腎小球的傷害。
但是,腎病患者體內大量蛋白質流失后,身體處于營養不良的狀態,極容易生病、虛弱,出現并發癥,出現免疫力、骨骼、皮膚等多方面的損傷。并且,不吃主食,一方面加劇蛋白質流失,另一方面,主食是人體能量主要來源,能量缺乏時大腦會反應遲鈍,增加胃癌、大腸癌風險。
所以腎病患者不僅要做到低蛋白飲食,還得注意蛋白質的有效利用,避免低蛋白引起的并發癥。
只有保證足夠的能量攝入,才可以保證蛋白質能夠被有效的利用,而不是在流失過程中傷害腎小球。
故而,腎病患者,不僅要注意低蛋白飲食,還得注意優質蛋白飲食。
如何做到低蛋白飲食?
低蛋白,低到什么程度?這與病情、體重有關。
慢性腎病可分為5期,1期、2期,每天每公斤體重需要0.8g蛋白質,其他三期 ,每天每公斤體重需要0.6g蛋白質。
所以,低蛋白飲食首先得計算好自己需要多少蛋白質,再合理的搭配食物。以牛奶為例,100ml中大約含有3g蛋白質,一個成年的腎病患者,每天完全可以喝一杯牛奶。
優質蛋白飲食
優質蛋白的定義是:食物蛋白質中的氨基酸構成越接近人體蛋白,其中必需氨基酸吸收利用率越高。
常見的優質蛋白有魚肉、牛奶、蛋類以及豆制品。除了主食提供的蛋白質之外,人體需要從動物肉中吸收一半的蛋白質。
所以,腎病患者仍然可以吃肉或魚肉,只是要做到少量、優質。
本篇文章版權歸三九養生堂所有,未經許可,謝絕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