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單純恐懼癥
又稱特定恐懼癥,表現為往往只害怕某些特定物體或情境,如害怕接近特定的動物如狗、貓、鼠、蛇、昆蟲,害怕高處、雷鳴、黑暗、飛行、封閉空間、公廁大小便、進食某些東西、牙科、目睹流血或創傷、尖銳的物品,以及害怕接觸特定的疾病如放射性疾病、艾愛滋病等的病人或情景,因此促發的情境很單一、很具體,并且能夠像場所恐懼和社交恐懼一樣誘發驚恐。有特定恐懼體驗的人很多,只有少數達到了恐懼癥的臨床程度,這主要有兩個特征:一是回避行為損害社會功能;二是恐怖伴有嚴重的植物神經癥狀。導致功能缺損的程度取決于患者回避恐怖情境的難易程度,與廣場恐懼相反,特定恐懼患者對恐懼情境的害怕一般沒有波動。
這類恐懼癥狀在兒童中很常見,部分患者是兒童恐懼癥狀一直持續到成年,部分患者則是在青壯年起病,但回顧既往史,常可發現他們的童年期有過這類現象,而且多數是較兒童嚴重,隨著年齡的增長,恐懼消退,在發病時重新呈現。兒童期的患病率無性別差異,青春期以后女性顯著多于男性。
(四)正常的恐懼與恐懼癥的區別
現實生活中,每個人都會或多或少的害怕某種東西,或某種場景,如有些小孩害怕貓、狗、看到就會跑的遠遠的,不過跑開后依然會快樂地玩耍;許多女同志都害怕小蟲子,遇到壁虎、土鱉就會尖叫,但過后仍是該做什么就還做什么;要當眾講話確實讓人緊張,但如果有必要,我們仍會在帶有緊張的情況下當眾講話,而且事后不會給我們帶來什么太大的影響。健康人的恐懼與恐懼癥病人重要的區別是,健康人面對現實,恐懼癥病人回避現實。作為癥狀的回避與作為應付策略的回避是不同的,想戀愛結婚的人見了異性就躲,是癥狀性回避,因為他違背了想要達到的目的。“打贏就打,打不贏就跑”是策略性回避。健康人的恐懼與處境相稱,而恐懼癥的恐懼與處境不相稱,所謂不相稱,是相對于大多數人在相同的或類似的處境下害怕的程度而言,換言之。恐懼癥病人的害怕是異常的。例如,一個女同志,害怕尖利物,特別是毛衣針,一次她乘坐公共汽車,坐在她身邊的女同志坐穩后從包里拿出毛活織了起來,病人連忙站起來,但車上人多擁擠,病人真是沒處躲藏,后這個女病人暈倒在車上。恐懼癥病人往往感到很痛苦,且伴有顯著的植物神經功能障礙,如心悸、戰栗、出汗等。
大家在日常生活當中,需要注意一些事情,有很多的人會出現恐懼癥,恐懼心理,很嚴重的影響到了生活,而且,還會造成很多的嚴重危害后果,大家需要注意一些常見的癥狀,會造成情緒緊張,精神緊張,而且還會造成多疑,那么,出現恐懼癥的常見癥狀表現都有哪些?
1.心理異常:患者懷疑自己染上病,極度害怕病,并對病有關的事物注意增強,而且特別留心。對自身身體輕微不適和變化甚至是正常的生理現象特別敏感,并認為與病有關,是病早期表現,糾纏醫生,反復述說,強調自己癥狀、發病情節,提出與病無關的疑問,要求醫生解釋。甚至表現為強迫性窮思竭慮,對醫生的解釋有懷疑、不相信,并要求反復檢查治療,表現出過度恐懼、擔心、后悔等。
2、精神異常:自感生殖器周圍有尖銳濕疣、生殖器皰疹等,全身不適、食欲減少,失眠多,不敢與他人說話,性格古怪,自卑、心煩,不敢與周圍人交往,懷疑他人用歧視的眼光看自己。有的自覺有尿不盡、不暢,尿道癢痛,有分泌物,遺精,早泄,性功能減退,腰酸背痛,皮膚瘙癢,嚴重者尿道內有蟲咬、陰道內有蟲爬感,多次要求醫生檢查,但其檢查、化驗并無性病陽性體征及結果。
3、行為異常:對傳染途徑高度警惕和回避,不敢與配偶同房,自用洗漱用具,反復強迫洗滌,甚至餐具、浴盆、馬桶等與家隔離,一日多次求醫咨詢。
結語:其實很多人對心理疾病有誤解,只要治療的及時也是可以康復的哦!希望上述介紹的這些恐懼癥的癥狀可以幫助大家及時的發現病癥,及早治療,早日擺脫疾病的困擾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