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平陽秘,精神乃治”,是中醫無論在治病還是養生都追求的一種佳狀態。很多人認為陰平陽秘是一種陰陽平衡的意思,但根據專家介紹,陰平陽秘其實是一種陰陽的動態平衡。在生活中我們如何維持陰陽的動態平衡呢,心肝火旺的癥狀有哪些呢,下面隨著養生堂視頻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這也是很多人的誤區,終其一生追求陰陽平衡,但沒有任何一個人的陰陽可以絕對平衡,我們知道陰陽互根,并存在對立斗爭,發生著消長轉化,彼此制約的關系,這樣才保持著生命的生化不息,所以陰陽的運動是永恒的,在相對的平衡之中,陰陽兩者水乳交融,相互依存,以取得和諧統一的結果,從而達到中醫長壽養生的高境界。
如何維持陰陽的動態平衡
在陰陽失調引發的證型中,本期養生堂專家主要介紹了其中一種:心肝火旺證。
心肝火旺的癥狀
心肝火旺經質粘稠
月經先期量多,甚或血崩,質濃稠如膏,經色鮮紅,或紫紅,或紫黑,并見面紅目赤,心煩急躁,失眠多夢,胸脅脹痛,口苦而渴,或具經行發熱,吐血、衄血,舌紅苔黃。
心肝火旺經前不寐
經前失眠,甚至通宵不寐,心煩易怒,口苦咽干,頭痛頭暈,乳頭痛癢,月經先期,量多色黯。舌尖紅刺,苔薄黃。
肝火上逆暴盲
煩躁易怒,驟然一眼或雙眼盲而不見,目珠疼痛,頭暈且痛,面紅目赤,脅痛口苦,舌紅苔黃。
肝火頭脹
常起于惱怒,頭脹且痛,昏沉悶熱,頭筋突起,口干口苦,甚則兩耳失聰,舌苔薄黃,脈象弦或數。
肝火亢盛消瘦
主要癥候形體消瘦、煩躁不安,性急易怒,頭暈目眩,脅肋灼痛,口苦目赤,小便短赤,大便燥結,舌紅苔黃。
現在正值初春季節,天氣干燥注意預防肝火旺。很多養生專家都建議服用中藥降肝火,下面為您介紹去肝火的中藥材。
龍膽草
龍膽草為清熱燥濕類中藥,性苦味寒,歸肝、膽經,有清肝膽濕熱、瀉下焦郁火的功效,始載于《神龍本草經》就列為中品,在我國入藥歷史已十分悠久。
推薦龍膽草粥的做法
龍膽草10克,竹葉20克,白米100克。先用水煎龍膽草、竹葉,取汁加入白米煮成粥,代早餐食。龍膽草瀉肝降火,竹葉清心除煩。適用于失眠兼急躁易怒、目赤口苦、小便黃、大便秘結,屬于肝郁化火者。
本期嘉賓介紹
女,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中醫兒科診療中心主任。在中醫和中西醫結合治療兒科疾病方面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運用中醫理論辨證治療小兒咳嗽、支氣管哮喘、反復呼吸道感染、厭食、腹瀉、過敏性紫癜、腎炎、腎病等方面有其獨到之處;尤其在治療小兒多發性抽動癥、多動癥、自閉癥等難治性疾病方面有獨到見解并收到滿意療效。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北京電視臺,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