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習太極拳一定要掌握其關鍵性的技巧,太極拳推手就是非常關鍵的技擊技巧,所以生活中要了解推手的要領,并認真加以修煉才能為掌握其他技巧做好。那么下面就讓我們一起隨著太極拳推手來了解一下吧!
太極拳推手中的引進落空合即出
太極拳推手在對練中利用走化對方的來勁使對方勁力落空,根據其規律由防御轉入進攻,向對方身體施力。
短短一句話蘊涵的東西是很豐富的,首先要做到的是聽勁懂勁。太極拳中,將用感覺察測對方動作的輕重遲緩方向,稱為聽勁。
聽勁并非使用簡單的感官,而是要刻刻留心,挨何處,意要用在何處,“彼之力挨我何處我之意用在何處”。
留心用意以“秤稱勁之大小,分厘不錯,權勁來之長短,毫發無差”?!氨酥Ψ饺胛移っ抑庖讶氡斯抢铩甭爠乓卸康母拍睿庞兄诙畡幼鞒稣_的判斷,制定針對客觀情況的斗爭方案而不失誤。
通過聽勁來充分地了解對方勁力,其途徑原則上有二,一方面是盡量增長對方勁力的作用過程;一方面又要盡量增加自己對于勁力的敏感程度。
太極拳法規定,采取用意不用力的原則,以增加對勁力的敏感;而采用圓弧運動,以增長此過程,并用圓弧向直線的轉化,以完成由防御向進攻的轉交。
聽勁時要做到不丟不頂的原則,才能遇勁即化,到時會出現兩種情況:對方使用的勁力不能達到目標時,或者繼續前進,或者中止其勁力而后撤,都將改變其重心位置,為我破壞其平衡創造條件。
以上所述,沒有強調任何力大手快之處,完全是通過粘走達到以柔克剛、以小制大,以弱勝強。其中的關鍵在予“向不丟不頂中討消息、”,應用粘走而達到“知己知彼,因勢利導,即是懂勁。
在懂勁的前提下只要對方的勁力挨到我的身體,我身體上的受力部分,尤其是腰胯部分,應隨其速度作圓運動,或左右水平旋轉,或上下垂直接卷;先順其勁力以按定對方的勁力,隨即的移其著力點與作用方向,同時蓄勁待發;只要對方重心失去其正常狀態,腳跟離地,即可發放。這種太極手法達到熟練程度時,就能夠在對方勁力將發末發之際,而我的勁力突然爆發,則對方即如球彈出。
譬如對手直拳來襲,我用橫勁將對方勁力落空,對手一驚我即勁力爆發將對手擊出。此動作好象是直線,實際上仍是圓弧,否則即是頂撞對方,而不能使其著力點轉移落空。
但是,由了圓弧和直線之間的轉化,接連無跡,既能快迅而先發制人,又能使對方無法窺測我轉化的時機,這種造詣境界的獲得必需要有深厚的功夫。
如果只化而不制,或只制而不化,則都不能應用太極拳法克敵制勝。在用粘法而不能應變為走法時,必然是自己處于雙重,轉換不靈,僵硬不化,稱為滯。
在用走法而不能輔以粘法時,必然是自己陷于偏沉,無力自持,依隨不能自主,稱為隨。應該著重指出,滯隨兩種弊病,都是自己造成的。其病源在于粘走不能相生,陰陽不能相濟。能知人而不能知己,也不能百戰不殆,從而,也仍不是懂勁。
太極拳推手練習的特點
一、相對掤勁
兩個人在練習推手的時候,各自都必須在自己的手臂與身體之間保持一種相對的掤勁,這樣能有效防御對方勁力的作用。
二、力接點的橢圓形軌跡與勁力轉化點
甲、乙兩個人單搭手以后,就會存在一個雙方的力接點。這個力接點在甲掤、乙捋的推手運行中可以形成一個立體的橢圓形軌跡。
同時甲的掤勁(或乙的捋勁)在力接點的橢圓形軌跡上運行到某一特定的點便會轉化成順從對方勁力的隨順勁。
這個勁力的轉化點,即可視為掤勁(或捋勁)的力盡點,這些練習方式雖然比較復雜,但基本機理與上面所述相同。
三、相對重力中心線
兩個人相持狀態下,在身體外部都存在一條相對對方的重力中心線,即本人身體重力線在自己體外的投影。
也可以在雙方相持時,正面直對另一方所持掤勁的地方表現為一點,通過此點雙方重心相對距離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