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在人體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人體內大的代謝器官,有著穩定身體,保護骨骼,幫助運動的作用,肌肉少的人容易跌倒、骨折。少肌癥的表現有哪些呢,如何判斷少肌癥呢,老人應該如何吃呢,針對以上幾個問題,央視健康之路請來了專家李焱來為大家解答,一起看視頻吧。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手臂出現蝴蝶袖、皮膚松弛、爬不動樓梯都是肌肉衰減的表現。
數據顯示,60歲以上老人患有少肌癥的大概有10%以上,80歲以上老人患有少肌癥的大概為50%以上。
少肌癥的3個表現
1、肌肉量的減少。
2、肌肉力量的減少。
3、協調性的降低。
如何判斷少肌癥?
可以用人體成分儀測量肌肉在體重中的占比,更專業的可以到醫院去做核磁共振,它可以計算整個骨骼肌的含量有多少,從而來診斷您是否患有少肌癥。
65歲以上的老人年體重下降5%,則需要警惕少肌癥。
老年人應該怎么吃?
不是有營養的東西都能轉化成肌肉,它轉化的很可能是肥肉!
人吃的總量太多才會發胖,所以老年人應該在總量減少的情況下,增加蛋白質的攝入比,而且要適當的比年輕人多吃一點。同時要配合適量的運動,來將蛋白質轉化為肌肉。
什么鍛煉增肌肉?
我們日常的活動不會很明顯增加肌肉,一定要是抗阻運動,如平板支撐,啞鈴,杠鈴等。
巧用毛巾練肌肉
巧用枕頭練肌肉
別再被“千金難買老來瘦”洗腦啦,對老年人來說,更難買的是“肌肉”,您學會了嗎?
本期嘉賓介紹
李焱
男,內分泌??浦魅吾t師,教授,內分泌內科副主任,碩士研究生導師。1987年中山醫科大學畢業,1998年獲博士學位。
從事內分泌常見疾病的診治,擅長于糖尿病及其合并癥、甲狀腺、腎上腺等疾病的診治。擅長于內科內分泌常見病的診治。在糖尿病、甲狀腺、腎上腺、垂體疾病的診治和治療方面有一定的造旨。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中央電視臺,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