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策略:夏天好的補氣藥是西洋參,是人參中唯一一個不上火、不傷陰的參,即便有陰虛、口干口渴的問題,西洋參也照樣適用,因為它是氣陰雙補的,特別是汗出過多,人覺得很疲憊、心慌的時候,適合用西洋參泡茶飲,對苦夏者很有利。
5、少吃冷飲、冰凍食物
天氣一熱,許多朋友就喜愛吃冰淇淋、喝冷飲還有吃冰鎮水果來解暑散熱。大熱天的吃跟冰棍,喝大口冰水下肚,直叫人爽快。但這對身體是很不好的。吃過多冰凍食物,過度喝冷飲,容易造成體內濕寒,到了冬天就會手腳冰冷,畏寒怕冷。
養生策略:中醫認為,夏季養心,而心喜歡的是紅色,夏季宜多吃紅色食物。比如紅棗、櫻桃、葡萄柚、藏紅花等,其中一些成分可以起到養心、溫陽、助眠的功效。
二伏天各地的飲食習俗
今年7月27日到8月15日(20天)為中伏,也叫“二伏”,那么二伏天吃什么呢?每個地方二伏的習俗不一樣,下面小編為您介紹。
1、北京:面
北方人,尤其是皇城根下的老北京人,特別在意三伏天的吃食——“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南朝《荊楚歲時記》記載“六月伏日食湯餅,名為辟惡”。吃碗熱湯面,身上發汗,可以去除體內的潮氣和暑氣。
2、上海:茶
上海一直有“頭伏餛飩二伏茶”的風俗。舊時民間一直有以熱茶解暑的傳統,現代科學也證明喝熱茶、溫茶比涼茶更為解暑。伏茶,顧名思義,就是“三伏天”喝的茶,相傳始于南宋,盛于清朝,但確切年代無法查考。一般在六月初至八月末飲用,有清涼祛暑的作用。酷暑之下,每日一杯可以起到清熱解暑的作用。
3、湖南和江西:鴨
湖南和江西人偏愛“頭伏吃雞二伏鴨”,認為“頭伏吃只雞,一年好身體”。在三伏天里,人的體能消耗較多,需適當補充營養。在南昌民間,就有“頭伏吃雞二伏吃鴨”的傳統。
《本草綱目》記載:鴨肉“主大補虛勞,消毒熱,利小便,除水腫,消脹滿,利臟腑,退瘡腫,定驚癇。”四季之中,鴨肉適合夏季食用。夏季吃鴨子喝鴨湯,可清熱滋陰。
總結:二伏天的到來,比起三伏天的炎熱有過之而無不及,但是,隨著氣候的變化,二伏天過去之后,伏天也就結束,下面就要迎接秋老虎的到來,您準備好健康的身體去迎接后面的炎熱了嗎?千萬不可大意,一定要注意上文中提到的二伏天養生知識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