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螺菌感染
本病是由被嚙齒類動物咬后,小螺菌感染引起的一種急性、復發性和發熱性疾病。原傷口常很快愈合,但在1~4周(平均12天)后開始出現發熱、畏寒,伴有乏力等全身癥狀。有時亦可累及心肌、肝和腎而病死。一般經4~8周可自愈,但未經治療者可延續達1年以上。小螺菌感染基本知識是否屬于醫保:非醫保疾病發病部位:全身傳染性:無傳染性多發人群:所有人群相關癥狀:斑丘疹 風團 結節 木僵 丘疹并發疾病:淋巴管炎 淋巴結炎小螺菌感染診療知識就診科室:皮膚科 傳染科...
查看更多>>
別 名: 是否屬于醫保: 否部 位: 全身多發人群: 所有人群傳 染 性: 無傳染性典型癥狀: 斑丘疹 風團 結節治療方法: 藥 藥物療法并 發 癥: 淋巴管炎 淋巴結炎
一般治療一、治療青霉素60萬U,肌內注射,每天4次或每隔12小時1次,共14天,或口服青霉素1g,6小時1次,共10~14天。四環素有時亦見效,1~2g/d,分次服,至少6天。在治療24h內可退熱,但需注意可能發生赫氏反應。二、預后個別病例可累及中樞神經系統,表現為昏迷、木僵,甚至病死,有時亦可累及心肌、肝和腎而病死。查看更多>>
相關檢查一、癥狀被嚙齒類動物咬后,原傷口常很快愈合,但在1~4周(平均12天)后開始出現發熱、畏寒,伴有乏力等全身癥狀。在原傷口處皮膚又出現疼痛、腫脹和藍灰色結節。它可破潰,周圍水腫,呈下疳狀損害,伴有局部淋巴管炎和淋巴結炎。發熱可高達40℃,2~4天后,體溫驟退。經3~7天間歇,又發熱并發生大片斑疹、斑丘疹或紅色風團樣皮損,偶有關節炎。在未經治療的病例中,部分患者可復發,但每次發作時,其癥狀顯示愈發愈輕...查看更多>>
飲食原則小螺菌感染平時應該可以多吃增加健脾開胃的食品,如白桂、白扁豆、蘿卜、香、陳皮等。飲食要有規律,宜補充高蛋白質食品,如奶類、瘦肉、紅棗、赤豆等,少吃膽固醇含量高的食物,避免情緒低落,多注意休息,多吃提高免疫力的食物。對疾病的緩解具有較好的效果。查看更多>>
首先要滅鼠。實驗室工作者需戴手套,如被嚙齒類動物咬傷后,需仔細地清洗傷口后用硝酸銀燒灼或注射足量的青霉素進行預防。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