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塞
心肌梗塞又稱心肌梗死,是指在冠狀動脈病變的基礎上,發生冠狀動脈血供急劇減少或中斷,引起相應的心肌嚴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性壞死。臨床表現呈突發性,劇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特征性心電圖動態衍變及血清酶的增高,可發生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休克等合并癥,常可危及生命,而絕大多數人心肌梗塞的癥狀是胸痛和胸悶憋氣。其誘因一般為,過度疲勞、情緒激動、暴飲暴食、大手術后或大出血休克等。年齡上,四十五歲到六十歲之間的中年男性是患心肌梗塞的高危人群。心肌梗塞基本知...
查看更多>>
- 心肌梗死,心梗
- 是
- 心臟
- 中老年人
- 無傳染性
- 胸骨后疼痛 左心衰竭 右心衰竭
- 藥 藥物治療
- 猝死 二尖瓣關閉不全 心律失常
一般治療心肌梗塞急性期的治療 在此期間,治療原則應保護和維持心臟功能,挽救瀕死的心肌,防止梗塞擴大,縮小心肌缺血范圍,及時處理各種并發癥。盡量使病人不但能渡過急性期危險階段,而且康復后還能保有較多有功能的心肌,維持較有效的生活。1.入院前的處理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約2/3在被送到醫院之前已經死亡,因此,縮短起病至住院間的一段時間,并在這期間進行積極的治療,對挽救這部分病人的生命,有重要意義。對病情...查看更多>>
相關檢查一、癥狀1、先兆50%-81.2%患者在發病前數日有乏力胸部不適,活動時心悸,氣急,煩躁,心絞痛等前驅癥狀,其中以新發生心絞痛和原有心絞痛加重最為突出,心絞痛發作較以前頻繁,硝酸甘油療效差,應警惕心梗的可能[3]。2、癥狀① 疼痛最先出現,多發生于清晨,疼痛部位和性質與心絞痛相同,但程度重,持續時間長,可達數小時或更長,休息或硝酸甘油不能緩解。患者常煩躁不安、出汗、恐懼,可伴瀕死感,少數患者無...查看更多>>
飲食原則1)起病后1~3天,以流質飲食為主,可予少量菜水、去油的肉湯、米湯、稀粥、果汁、藕粉等。2)凡脹氣、刺激的溶液不宜吃,如豆漿、牛奶、濃茶等。避免過熱過冷,以免引起心律失常。食物中的鈉、鉀、鎂,必須加以注意。一般應低鹽飲食,尤其是合并有心力衰竭的患者。但由于急性心肌梗死發作后,小便中常見鈉的丟失,故若過分限制鈉鹽,也可誘發休克。因此,必須根據病情適當予以調整。(以上資料僅供參考,詳細請咨詢醫...查看更多>>
預防血脂異常、糖尿病、高血壓、腹型肥胖是發生心梗的最主要因素,一般一年做一次預測性檢查,但對于已經發生過心梗的病人,為預防再次心梗的發生,可能半年甚至更短的時間就要做一次檢查,將危險降到最低點。為了預防血栓形成,除了積極治療原發疾病和調節生活方式外,很關鍵的是進行抗栓治療,心臟梗塞病人長期口服小劑量的阿司匹林0.05~0.3g/d或雙嘧達莫50mg 3次/d對抗血小板的聚集和粘附,被認為有預防...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