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晚發性維生素K缺乏病
小兒晚發性維生素K缺乏癥(deficiency of vitamin
K)是由于維生素K缺乏引起的凝血障礙性疾病。維生素K缺乏,影響某些凝血因子激活,發生凝血障礙而出血。小兒晚發性維生素K缺乏病基本知識是否屬于醫保:非醫保疾病別名:小兒遲發性維生素K依賴因子缺乏癥發病部位:全身傳染性:無傳染性多發人群:出生后1個月左右相關癥狀:顱內出血 皮膚紫癜 煩躁不安 便血 哭泣樣尖叫并發疾病:貧血小兒晚發性維生素K缺乏病診療知識就...
查看更多>>
- 小兒遲發性維生素K依賴因子缺乏癥
- 否
- 全身
- 出生后1個月左右
- 無傳染性
- 顱內出血 皮膚紫癜 煩躁不安
- 藥 中醫藥物治療、西醫藥物治療
- 貧血
一般治療一、治療:輕癥維生素K缺乏癥病例補充維生素K及輸血為主;維生素K缺乏合并顱內出血急性期以止血、輸血、營養支援療法、對癥處理治療為主;恢復期及后遺癥期以營養腦細胞,加強功能鍛煉為主。1.立即補充維生素K有出血現象時,應立即靜脈注射維生素K2mg,可迅速改善出血癥狀。嚴重者或有失血性貧血者可輸新鮮全血或新鮮血漿10~20ml/kg。2.禁食胃腸道出血者應暫禁食,給予靜脈營養支持。3.糾正貧血止...查看更多>>
相關檢查一、癥狀:多發生于出生后1個月左右,約90%以上見于單純母乳喂養兒,如合并腹瀉、使用廣譜抗生素、肝膽疾病和長期禁食患兒則更易發生。1.起病急驟病情嚴重,多見于生后4~8周的母乳喂養兒。2.顱內出血大多首發表現為急性或亞急性顱內出血,以蛛網膜下腔、硬膜下、硬膜外出血為多見,腦室、腦實質出血少見,臨床上有嚴重的中樞神經系統機能失常及顱內高壓的表現,表現為煩躁不安、高聲尖叫、頻繁嘔吐、反復抽搐,嚴重的患...查看更多>>
飲食原則新生兒維生素K缺乏癥應從孕婦預防開始,分娩前數周即可口服維生素K 20mg,能預防新生兒維生素K缺乏所致的低凝血酶原血癥。哺乳期母親應多食含維生素K豐富食物,以提高乳汁中維生素K的含量,使嬰兒從母乳中獲得較多的維生素K。如各種深色綠葉蔬菜、菠菜、卷心菜、紫花、苜蓿、水果、黃豆、牛奶、動物肝臟、蛋黃、奶酪、魚肉、海帶、海藻及植物油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K。查看更多>>
一、預防:肝臟合成凝血因子需維生素K參與,而人體所需維生素K一方面來源于食物,另一方面由腸道細菌合成。如果孕婦及小兒因疾病而使用抗凝藥、大量抗生素時,或單純母乳喂養而母親少食含維生素K豐富食物,或雙胎、早產及患有慢性肝膽疾病小兒,則易導致維生素K缺乏。因此主要預防措施如下:預防孕婦、乳母維生素K的缺乏 新生兒維生素K缺乏癥應從孕婦預防開始,分娩前數周即可口服維生素K20mg,能預防新生兒維生素K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