橈骨小頭半脫位
1671年由Fournier首先描述。是嬰幼兒常見的肘部損傷之一。發病年齡1-4歲,其中2-3歲發病率最高,占62.5%男孩比女孩多,左側比右側多。當肘關節伸直,前臂旋前位忽然受到縱向牽拉時容易引起橈骨小頭半脫位。常見的是大人領患兒上臺階時,牽拉胳膊時出現。橈骨小頭半脫位基本知識是否屬于醫保:非醫保疾病發病部位: 上肢骨傳染性:無傳染性多發人群:嬰幼兒,男孩比女孩多見相關癥狀: 肘關節不能屈曲 肘痛 肘部扭傷 關節疼痛并發疾病: 暫無...
查看更多>>
- 否
- 上肢骨
- 嬰幼兒,男孩比女孩多見
- 無傳染性
- 肘關節不能屈曲 肘痛 肘部扭傷
- 藥 中醫藥物治療、西醫藥物治療
一般治療本病的治療主要是依靠手法復位,復位時不用麻醉,先將前臂旋后,伸肘稍加牽引,拇指壓肘前橈骨小頭處,屈曲肘關節,必要時前后旋轉前臂,可感到復位的響聲,復位后肘部及前臂可活動自如。復位后用三角巾懸吊一周。如活動時疼痛或復發,宜用石膏固定于屈肘90度2周,應注意勿提拉小兒手臂,防止復發。4~6歲后橈骨頭長大,即不易脫出。查看更多>>
相關檢查一、癥狀半脫位時肘部疼痛,患兒哭鬧,肘部半屈曲,前臂中度旋前,不敢旋后和屈肘,不肯舉起和活動患肢,橈骨頭部位壓痛,X線檢查陰性。二、診斷1、本病多為間接暴力所致。如:用雙手牽拉幼兒腕部走路中跌倒;穿衣服時由袖口牽拉幼兒腕部;在床上翻滾時,身體將上肢壓在身下,迫使肘關節過伸等外力造成。2、受傷后不愿上抬患肢,前臂不能旋后。3、肘關節處于伸展、前臂旋前下垂位。4、肘關節無腫脹、畸形,但橈骨小頭處有明顯...查看更多>>
飲食原則1、飲食清淡,注意膳食平衡。富含蛋白質的食物:蛋白質能促進傷口愈合,減少感染機會。含蛋白質豐富的食物有瘦肉、雞肉、牛肉、肝臟、干酪、牛奶、蛋類、魚類、貝類、大豆、大豆制品等。2、忌辛辣刺激食物。注意少吃辣椒、生蒜等刺激性食物或辛辣食品注意戒煙戒酒。(以上資料僅供參考,詳細情況詢問醫生)查看更多>>
小兒橈骨小頭半脫位的預防:①平時牽拉(提)小兒手部時,應同時牽拉衣袖。②防止跌仆。③成人與小兒嘻鬧時應注意方法,不能單牽(提)手。④若出現上述表現,家長可自行復位,若不成功則應到醫院就診。⑤避免反復脫位,形成習慣性。⑥穿衣服時,應避免手部旋前位牽拉,應和衣袖同時拉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