黏多糖貯積癥Ⅱ型
本型也稱漢特(Hunter)綜合征,最早由Hunter(1917)描述,Wolff(1946)報道了第1個X連鎖遺傳的Hunter綜合征家族。Mekusick(1965)等根據此型的臨床特征、生化異常及遺傳方式,將其分類為黏多糖病Ⅱ型,屬于伴性隱性遺傳,只見于男性,病人的母親是攜帶者但不發病。黏多糖貯積癥Ⅱ型基本知識是否屬于醫保:非醫保疾病別名: 漢特綜合征,粘多糖病Ⅱ型,粘多糖增多癥Ⅱ型,粘多糖貯積病Ⅱ型發病部位: 全身傳染性:無...
查看更多>>
別 名: 漢特綜合征,粘多糖病Ⅱ型,粘多糖增多癥Ⅱ型,粘多糖貯積病Ⅱ型是否屬于醫保: 否部 位: 全身多發人群: 2歲以上兒童開始發病傳 染 性: 無傳染性典型癥狀: 關節強直 肝脾腫大 結節治療方法: 藥 特異性的酶替代治療及基因治療并 發 癥: 慢性腹瀉 肺動脈高壓
一般治療一、治療目前無有效治療方法。曾進行過各種試驗治療,但效果不肯定。糖皮質激素在鼠的實驗中有抑制黏多糖合成作用,但病人每天服用潑尼松2mg/kg并未出現臨床效果。大量維生素A加入MPSI-H和Ⅱ型病人培養的成纖維細胞,可以使其異染性消失。給病人口服維生素A 1萬~10萬U,4次/d,經1個月~數月后可改善癥狀,可使尿中黏多糖排出增多,但與體內沉積的黏多糖量相比則微不足道。維生素C的應用也未見臨...查看更多>>
相關檢查一、癥狀本型臨床癥狀與Ⅰ型相似,但較輕,病變進展較慢。初生時多正常,約從2歲開始即出現發育落后、骨骼及面容呈輕度胡勒綜合征,但較輕,發生較晚,進展也較慢。可有關節強直、爪狀手、短小,但無脊柱后彎。皮膚呈皺褶性或結節性增厚,尤以上肢及胸部明顯,有時可呈對稱性分布,并有多毛。角膜不渾濁,但在晚期用裂隙燈檢查可見輕度渾濁。可因視網膜變性而失明。常有進行性耳聾。肝脾腫大,常有慢性腹瀉。呼吸有鼾音,常伴有慢...查看更多>>
飲食原則飲食保健:注意飲食合理,宜清淡為主。(以上資料僅供參考,詳情請咨詢醫生。)查看更多>>
預防:遺傳病治療困難,療效不滿意,預防顯得更為重要。預防措施包括避免近親結婚,推行遺傳咨詢、攜帶者基因檢測及產前診斷和選擇性人工流產等,防止患兒出生。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