痢疾
痢疾,古稱腸辟、滯下。為急性腸道傳染病之一。臨床以發熱、腹痛、里急后重、大便膿血為主要癥狀。若感染疫毒,發病急劇,伴突然高熱,神昏、驚厥者,為疫毒痢。痢疾初起,先見腹痛,繼而下痢,日夜數次至數十次不等。多發于夏秋季節,由濕熱之邪,內傷脾胃,致脾失健運,胃失消導,更挾積滯,醞釀腸道而成。痢疾基本知識是否屬于醫保:醫保疾病。別名:腸澼、赤沃。發病部位:腹部。傳染性:有傳染性。傳播途徑:糞口傳播。傳染病種類:丙類。潛伏期:一般為1~3天(數小時至7天...
查看更多>>
- 腸澼、赤沃
- 是
- 腹部
- 兒童
- 有傳染性
- 肚子疼 里急后重 膿血便
- 藥
- 阿米巴痢疾 小兒中毒型痢疾 小兒細菌性痢疾
一般治療痢疾西醫治療(1)急性痢疾普通型的治療①常規療法患兒要臥床休息、隔離和采用消毒措施。飲食以流食或半流食為主,吐瀉、腹脹重的患兒可短期禁食。②抗生素療法可選用氟哌酸、慶大霉素、黃連素和復方新諾明等聯合口服。療程7-10天。③吸附療法可給予思密達,其對細菌和毒素有強大的吸附作用,并可抑制細菌生長,還可與黏液蛋白結合并相互作用,加強腸道黏膜屏障作用。④微生態療法可用含雙歧桿菌制劑。它通過與腸道黏...查看更多>>
相關檢查痢疾癥狀診斷痢疾臨床表現為腹痛、腹瀉、里急后重、排膿血便,伴全身中毒等癥狀。嬰兒對感染反應不強,起病較緩,大便最初多呈消化不良樣稀便,病程易遷延。3歲以上患兒起病急,以發熱、腹瀉、腹痛為主要癥狀,可發生驚厥、嘔吐。志賀氏或福氏菌感染者病情較重,易出現中毒型痢疾,多見于3~7歲兒童。人工喂養兒體質較弱,易出現并發癥。痢疾分證痢疾分證,有白痢、赤痢、赤白痢、噤口痢、休息痢等。1.白痢濕勝于熱,邪傷氣分...查看更多>>
飲食原則痢疾飲食保健痢疾食療方(資料僅供參考,詳細需咨詢醫生)黑木耳湯配方:黑木耳50克。制法:木耳擇洗凈,加水1000毫升,煮至木耳熟爛即可。功效:益氣涼血止痢。用法:先將木耳以鹽、醋拌食,次喝湯。每日2次。綠茶蜜飲配方:綠茶5克,蜂蜜適量。制法:綠茶放入瓷杯,以沸水沖泡,加蓋泡5分鐘再調入蜂蜜。功效:清熱生津,止痢消食。用法:每日3~4次,趁熱頓服。皮蛋配方:松花皮蛋3個,紅糖60克。制法:把...查看更多>>
痢疾預防為了預防痢疾,應做到以下幾點搞好環境衛生,加強廁所及糞便管理,消滅蒼蠅滋生地,發動群眾消滅蒼蠅。加強飲食衛生及水源管理,尤其對個體及飲食攤販做好衛生監督檢查工作。對集體單位及托幼機構的炊事員、保育員應定期檢查大便,做細菌培養。加強衛生教育,人人做到飯前便后洗手,不飲生水,不吃變質和腐爛食物,不吃被蒼蠅沾過的食物。不要暴飲暴食,以免胃腸道抵抗力降低。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