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養生保健的觀念是深入人心,人們越來越關注養生,其實人們養生的目的無疑就是為了強身健體、延年益壽。元氣就是我們生命活動的一個本能,也是我們生命的根本所在,它影響著我們的身體健康以及壽命長短。那么,大家知不知道中醫養生中是如何來培養我們的元氣嗎?又有哪些中藥材是可以幫助我們養元氣的呢?一起來看看吧!
元氣初來源于我們的父母,靠后天的水谷精微來滋養。如果我們想要保養元氣,免生疾病的產生。中醫建議可以從以下五個方面進行保養。
中醫“五氣養生”首要培養元氣
培養元氣
元氣為生命之本。人要有所追求,但不可奢求。奢求不得,會氣阻傷身。人應求其所能求,舍其所不能求,心安自得而培養元氣。
安靜通氣
每天白晝如能保持大腦安靜半小時或一小時,可充分發揮腦細胞的潛力,協調生理與情緒,減少熱能的消耗。大腦安靜使全身肌肉容易放松,氣血暢通,達到“心靜神安、老而不衰”的境界。
心平氣和
中醫中認為,我們的情欲與人體內臟有著直接的關系,如果總是怒火過于茂盛會傷肺充血,或者是暴喜過度則導致氣血渙散,思慮太甚削弱脾胃。因此我們要保持心平氣和來調節陰陽,從而調和六脈,祛病延年。
寬胃養氣
人類依靠腸胃以消化和吸收營養,寬胃養氣十分重要。飲食無節,煙酒無度,會使胃氣不足,氣血虛衰。
長嘯舒氣
長嘯時對鼻喉胸腹起按摩和刺激作用。飯后茶余,閑庭信步,或低吟自己喜歡的詩詞,或哼唱小調,可舒暢心情,排除雜念,達到物我兩忘的境界。
飯后摩腹補元氣
摩腹是一種古老、簡便易行的自我保健方法,屬于中醫推拿手法中的摩法。南宋大詞人陸游就曾說,“解衣摩腹西窗下,莫怪人嘲作飯囊”,可見其流傳之廣。
中醫認為,腹部是我們人體氣血生化的所在,因此按摩腹部雖然只是作用于局部,但是能通過健脾幫助運達到培補元氣的作用,從而有利于全身。摩腹法刺激輕柔緩和,具有和中理氣、消積導滯、調節胃腸蠕動等作用,對胃痛、腹瀉、便秘、肥胖、失眠等疾病有一定的治療效果,健康人也可通過此方法強身健體,調理脾胃。
摩腹法建議于飯后一小時或臨睡、起床前進行。操作方法為周身肌肉放松,全掌著力,意念置于掌心,以肚臍為中心,緩緩摩動腹部。手法宜輕柔,不需要帶動皮下組織,以撫摩后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