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內容
溶血性貧血是血液病中比較常見的一種,是指血管中的紅細胞在內在因素或外在因素的作用下紅細胞被破壞,造成血紅蛋白丟失,從而引起貧血。
溶血性貧血比較常見的原因是免疫因素,所以疾病又稱為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主要是因為患者身體內產生抗紅細胞抗體所致。
當患者受到機械性破壞,比如身體內的瓣膜等,較為少見;還有一種叫行軍性血紅蛋白尿,主要是由于血管狹窄導致紅細胞破壞所引起。
除了自身免疫性因素,還有一種是先天性紅細胞、血紅蛋白發育不好,會引起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因為紅細胞的膜蛋白缺乏某種物質,發育不好,在某種因素下,特別是睡眠時,紅細胞會被破壞,從而發生紅細胞溶血。
溶血性貧血的患者會出現黃疸,表現為眼睛發黃、小便中有血紅蛋白等癥狀,建議患者去醫院進行全面的檢查,明確病因進行針對性治療。
( 養生 )
本文由江蘇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創作,著作權屬于江蘇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專家: 王旸
發布:2024-12-31
專家: 甘照宇
發布:2025-01-01
專家: 張雅莉
發布:2024-12-31
專家: 張章
發布:2024-12-31
專家: 杜正光
發布:2024-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