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驅癥狀期是指頭痛或先兆前的兩天到兩個小時。患者會出現的癥狀包括情緒變化、易怒、疲倦、嗜食、頸屑部肌肉僵硬、便秘或腹瀉、對某些氣味或對噪音變得特別敏感等。有先兆和無先兆的偏頭痛都有可能出現這些癥狀。
2先兆階段
先兆發生在頭痛發作之前,持續時間通常不超過60分鐘。常見的是視覺影響。患者會見到閃光或光環。這種閃光通常在視野的中部出現,然后慢慢擴展至兩邊,呈Z形,可能是黑白色,又或者是彩色的線條。有部分人的偏頭痛先兆甚至失去部分視野,或出現視力模糊。
觸覺影響也是常見的偏頭痛先兆。患者會感到手掌或手臂一側岀現針刺樣的疼痛,刺痛感會逐漸擴散至同一側的面部和口鼻。刺痛出現后,會出現肌肉麻木的情況。偏頭痛的先兆階段還可岀現語言錯亂、頭暈等癥狀。
3疼痛階段
典型頭痛是單側的跳痛,疼痛由輕徹逐漸變得劇烈,偏頭痛發作初期通常疼痛輕微,但殪著體力活動增多,頭痛會變得劇烈,所以大部分患者頭痛一發作都傾向立刻體息。雖然稱為“偏”頭痛,但頭痛也可以同時出現于兩側,更可以伴有頸部疼痛。如果偏頭痛發作前并無上述的先兆階段,即無先兆偏頭痛。
頭痛發作多是單側的。頭痛時,多會伴隨其他癥狀如嘌心嘔吐、畏光、恐聲易怒等情況,甚至可出現天旋地轉般的眩暈。
偏頭痛發作時間通常持續4至72小時。頭痛的發作頻率因人而異,有些人可能一生只發生幾次,有些人則可能一周發作好幾次也不定。
4后期癥狀階段
偏頭痛階段過后,有些后期癥狀可能會持續數天,頭痛曾發作的部位在這段時間會出現酸痛,患者或會感到疲勞、胃口差等。
并非所有偏頭痛患者都會出現上的階段。按照是否有“先兆階段”,可以簡單地將常見的備頭痛分為“有先兆偏頭痛”和“無先兆偏頭痛”兩類。詳細的偏頭痛分類可以參考國際頭痛協會( International Headache Society)的分類。
中醫治療偏頭痛一般從肝風、痰濁、血淤等方面辯證論治。如肝陽上亢,風火為患的頭風,多表現為突然頭痛,呈跳痛或脹痛,疼痛劇烈,伴有惡心嘔吐,口干口苦等,可選用羚羊角湯為基本方進行治療,藥物選用羚羊角粉、鉤藤等。對于頭痛時手足發涼,遇冷加重,惡心嘔吐,舌質淡者,一般為虛寒證,可用吳茱萸湯治療。不同證候要選用不同的方藥治療,一般是寒證用熱藥,熱證用寒藥。
要強調應在醫生指導下根據病人頭痛的特點選擇中成藥。肝風所致的頭痛反復發作,可以選用復方羊角顆粒;肝陽上亢、風火上擾頭目所致的偏頭痛可以服用天麻鉤藤顆粒;頭痛劇烈,心煩不寧者可以服用安腦丸,每次1丸,每日2次;對于肝陽上亢,淤血阻絡者可以選擇鎮腦寧、正天丸或養血清腦顆粒治療。
在此基礎上還可以根據病人的臨床特點,辨證選用一些具有其他作用的中成藥。如女性患者常在經期前發作偏頭痛,可以配合服用加味逍遙丸或逍遙顆粒;頭痛時手足發涼,或平素怕冷,手足不溫者,可服用金匱腎氣丸;經常咽干口渴,手腳心發熱者可服用知柏地黃丸;感冒后誘發偏頭痛發作時可以用芎菊上清丸或川芎茶調顆粒治療。
針灸治療偏頭痛具有起效快,操作簡便的特點。在偏頭痛發作的緩解期采取針灸治療,可以起到延長發作周期、減少發作頻率的作用,在發作時則可減輕疼痛程度。因此,建議有條件的偏頭痛患者可以選擇針灸治療。針灸治療具備較強的專業性,患者應到正規醫院進行診治,不可到江湖游醫處、條件差的小診所治療。
偏頭痛發作時,采取按摩的方法可以緩解或減輕疼痛,方法簡便易行。如可以采用推三點的方法。三點是指神庭穴、頭維穴、太陽穴(神庭穴在發際正中直上半寸左右;頭維穴在前額發際拐角處上約半寸,按壓其周圍有些疼痛感的就是此穴;太陽穴在眉稍和外眼角之間,向后1寸凹陷處)。具體操作方法:先推神庭,用雙拇指交替進行,從頭發尖過神庭穴,入發際1寸,用力推10次;然后推太陽穴,雙拇指分別用力按住太陽穴,用力推到耳尖為止,推10次;后推頭維穴,雙拇指分別用力推頭維穴10次。
中藥洗足取川芎、牛膝、菊花各15克,白芷、蒼術各10克,細辛3克,石膏5克,煎湯熏洗雙足,每次20分鐘,每日2~3次。飲濃薄荷茶取干薄荷葉15克(鮮品加倍),加入茶壺內,用開水沖泡5分鐘即可服用,早晚各服1次;或用鮮薄荷葉放在溫水中浸泡15分鐘,取葉敷于太陽穴或頭痛之處,1日數次吃枸杞葉蛋每次用鮮枸杞葉7~9片,洗凈切碎,打入雞蛋1個攪拌均勻,鍋內加花生油1湯匙,每日早餐時炒食,連用1個月。
總結:剛剛已經了解過了偏頭痛是因為什么原因引起的、,也知道偏頭痛的癥狀和治療的方式。偏頭痛一般是不好治愈的,會出現經常發作的情況。患有偏頭痛的患者在精神方面一定要多加注意,平時保持良好的心情,和作息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