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發生拉肚子,會導致一天跑五六次廁所,不僅耽誤時間,連人都虛脫了,更容易發生電解質失衡、脫水。但是當拉肚子出現吃藥也治不好,又是怎么回事呢?又該怎么做呢?
吃藥也治不好的腹瀉,可能有兩種原因:
第一,食物不耐受
通常我們認為食物不耐受指的是乳糖不耐受,畢竟亞洲人超90%會出現乳糖不耐受。而除了乳糖不耐受之外,還有包括其他食物。
常見的不耐受食物包括:雞蛋、玉米、堅果、大豆和扇貝等食物。
造成食物不耐受的主要原因是,食物進入身體之后,腸道的免疫系統將體內的物質或食物當成了有害物質,產生過度的自我保護,繼而引起身體的各種不適,如腹瀉、皮疹等。
據有關的統計數據顯示,約超過50%的人會對某些或某一種食物產生不同長度的不良表現。其中嬰兒與兒童發生比例比較高。
第二,腸易激綜合征
腸易激綜合征一般表現為腹痛、腹瀉、腹部不適、便秘、腹脹以及頭痛、尿急等現象。
而目前為止引起腸易激綜合征的具體病因并不清楚,可能與壓力、胃腸道功能紊亂、腸道炎癥等有關。
往往這兩種因素導致的腹瀉,并不是靠藥物可以完全解決的,很多時候需要依靠飲食的調節。
1.避免不耐受的食物
總是出現腹瀉,可以進行抽血檢查,充分了解導致身體不耐受的食物有哪些,一般可以檢查包括14項,其中包含牛肉、大豆、小麥和西紅柿等食物。
日常生活中避免這些不耐受食物,以及相關制品。
2.注意禁食
人體對某些食物的不良反應,其實也有一定的時效性,在腹瀉嚴重的情況下,注意禁食,過了食物不耐受的時效期,再進食,可以很大程度上緩解腹瀉。
3.少量多次食用不耐受食物
如果不耐受情況并不是十分嚴重,又想吃這一類食物,可以選擇少量多次攝入。每次只選擇一種不耐受食物,在確定這類食物沒有引起不良反應后,再接受下一種。
4.避免刺激性食物
腸易激綜合征人群,在飲食上要避免刺激性食物,如辣椒、酒精、豆制品以及高纖維食物。
5.注意心理治療
越是腸易激綜合征的白領人群,越需要注意釋放壓力、避免焦慮、緊張。
此外,不管是食物不耐受還是腸易激綜合征人群,都需要注意補充益生菌,避免抗生素藥物的濫用。抗生素的濫用,非但不能解決腹瀉問題,甚至有加重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