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季節出現手腳冰冷現象再正常不過,尤其是老年人多數伴有“老寒腿”問題。手腳冰涼用熱水泡澡或泡腳,幾乎是人人能夠想到的驅寒取暖方法,殊不知這樣做也可能存在危險。
首先,我們得明白導致手腳冰涼的原因是什么?
如果僅僅是穿衣服少了,長時間沒活動或者身體缺乏食物熱量,這些因素引起的手腳冰涼其實是可以通過泡澡、泡腳等方式進行驅寒。
如果是“老寒腿”就得警惕了!
所謂“老寒腿”其實稱做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也稱為風濕性關節炎。一般當陰天、氣候轉涼、著涼時會發生,引起關節的疼痛、寒冷。
老寒腿,通俗的講便是給下肢供血的血管出現了硬化、堵塞,能夠到達腿上的血液變少了。血液供給人體組織營養、氧分和熱量,血液供應減少,腿便容易沒力氣、發冷、發麻、酸脹等。同樣會引起下肢的寒冷。
當老寒腿會患者選擇泡腳驅寒時,熱水會導致局部的溫度增加,導致血管擴張,尤其是皮膚中毛細血管。但是熱水并不能讓閉塞的血管擴張,反而導致病灶周圍的溫度上升、耗氧量加劇,加重老寒腿的缺血現象。
老寒腿本就存在組織缺血問題,在沒有得到改善的情況下泡腳,會加重缺血,從而對健康造成危險。
如何應對“老寒腿”呢?
老寒腿的發生是一個緩慢發展過程,早起會出現腿腳發冷、麻木、酸脹等現象,或者出現行走后小腿酸脹,但休息后很快好轉。出現此類現象,應當及早就醫查明病因,是老寒腿、靜脈曲張還是糖尿病的并發癥。
如果確定為老寒腿,那么避免熱水泡腳,注意關節保護,防止外傷或過度疲勞,可采用傳統的中醫治療。
除老寒腿外,靜脈曲張、糖尿病人以及足癬患者都不適宜熱水泡腳。
靜脈曲張患者,如果采用熱水泡腳,腿上的血管會擴張,包括動脈血管,引起血液循環加速,更多動脈血液向下流動。但由于靜脈曲張,靜脈中血液回流卻沒有增加,反而會加重病情。同樣熱水泡腳也不適合靜脈血栓患者。
糖尿病人,他們的腳部神經反應遠不如健康人群,甚至發生無知覺現象。如果用熱水泡腳,一定要提前調好溫度,否則極容易發生燙傷而不自知現象。并且,糖尿病人的腳部一旦發生破損,容易感染,不容易愈合。
腳癬人群,腳癬一方面引起皮膚瘙癢,另一方面容易出現皮膚破損,用熱水泡腳看似止癢,卻容易增加感染幾率。
所以,泡腳養生雖有益健康,但卻不適用于以上提到的幾類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