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從環保入手
肺癌的高發可以歸因于其巨大的“生存空間”。工業化和現代化進程加快導致了氣暖設施增加、汽車尾氣排放增加,另外,室內裝修后殘留經久不消的化學物質苯,都給肺癌的誘發帶來了很大的隱患。環境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很大,預防肺癌,我們需要從環保入手。如選擇符合標準的汽油、選用環保型室內裝修材料、改善室內的通風環境,減少室內有毒物質的濃度、在霧霾天做好防護措施。這些都對預防肺癌有幫助。
C、養成正確的飲食習慣
肺癌流行病學調查研究顯示,常在路邊吃煎、炸食物的人,患肺癌的危險性是常人的3倍。這是因為少數路邊攤可能用劣質油,經反復高溫加熱的油冒出的煙中,有害氣體濃度很高。
肺癌的飲食預防宗旨,就在于利用食物的營養成分來干預癌前病變,預防肺癌發生和分化,在飲食方面也有一定的禁忌。比如:宜多選擇高蛋白、營養全面、高維生素、低脂低鹽的;忌煙、忌酒;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蔥、蒜、姜、花椒等;少吃油煎、燒烤等熱性食物。“很多癌癥都是吃出來的,因此我們提倡要養成正確的飲食習慣。”另外,建議每日吃兩次水果,可以降低肺癌發病率,減少患其他惡性腫瘤的風險,對心血管疾病有預防作用。
D、重視并堅持每年體檢
不明原因的刺激性干咳,感冒后咳嗽持久不愈,突發痰中帶血或鮮血絲,固定部位反復發生肺炎,這些都是肺癌早期的危險信號。50歲以上的人,如果每天吸煙的支數乘以吸煙的年數大于400(肺癌的吸煙指數),就屬于肺癌高危人群。
美國的一項新研究表明,吸煙者應該定期接受肺部CT檢查,先進的CT成像技術有助于醫生發現處于肺癌早期的患者。如果及時切除癌變部位,多達92%的患者能存活10年,CT檢查通常只要花20秒鐘,從多個角度對肺部拍攝約600幅圖片,便于醫生更仔細地觀察肺部,在微小病變表現出癥狀之前及時治療。另外,痰細胞學檢查也是有效的早期診斷肺癌的方法之一。
肺癌高危人群盡量每年做胸片正側位檢查,對懷疑有問題的病例,再進行普通CT掃描,甚至用螺旋CT詳細檢查。如此堅持體檢,可早發現、早治療。
E、生活要規律注意勞逸結合
研究表明,肺癌患者在發病前的不良心理因素是肺癌發病的重要致病危險因素之一。也就是說,肺癌發病與以下幾種心理因素有關:精神長期受壓抑,情緒不佳;人際關系緊張,如家庭內部、同事之間、上下級之間、親友之間的關系緊張;不能自我調節情緒。因此,在緊張忙碌的生活中,保持一個健康舒適的心理狀態很重要。多運動,增加身體抗擊癌癥攻擊的能力。可以每天早上采取腹式呼吸和縮唇式呼吸鍛煉自己的呼吸肌,可以改善肺功能,加大呼吸幅度,有助于提高血氧飽和度。
在人們的意識里很多病癥是會傳染的,那么肺癌會傳染嗎?癌癥通常情況下是不會傳染的,病菌傳染是有條件的,如有傳染源、傳播途徑以及易感人群,有這些條件存在的情況下時不會傳染給人的。大部分的認為肺結核就是肺癌,但是其實這是有區別的,因為肺癌是不具有傳染性的。
一般在手術結束后患者都會詢問,術后能吃什么?不能吃什么?有什么要忌口的,補充營養的食物能吃嗎?等等問題。那么針對這些問題,下面一起來了解一下肺癌患者術后的飲食吧。
1、術后何時進食
一般術后全麻蘇醒后4小時左右,患者就可以進食流質飲食或半流質飲食,術后第1天(手術日,臨床上稱手術當天),即24小時后可以進食半流質,術后第2天一般可以進食普通飲食。
2、術后吃什么
肺癌手術后的飲食安排上,具體的要因人而異,不能籠統的就規定不能吃什么。手術對人體是個打擊,盡管目前微創胸腔肺癌根治手術對免疫功能影響較小,但手術總是會導致人體免疫功能受損,而人體免疫功能具有抗癌作用的,如果營養不良,人體的免疫功能處于更低水平,抗癌能力進一步削弱,這樣不利于患者的術后快速康復和對抗腫瘤。因此肺癌手術后飲食的種類一定要廣泛,講究平衡飲食,結合患者平時的口味,主要是以高蛋白、高維生素的飲食為主,同時以易消化、易吸收的飲食為主。
3、主要的忌口有哪些
肺癌術后需要忌口的有:比如含有亞硝酸鹽的腌制蔬菜、肉類,發霉、煙熏、腐敗不新鮮的食物。盡量吃一些新鮮的水果、蔬菜,少吃太油膩、不消化的食物,少吃辛辣的食物。
很多患者會問術后能不能吃“雞肉、雞蛋”,目前沒有證據表明癌癥患者不能吃這些食物,相反,雞肉和雞蛋能補充優質的蛋白質。
結語:當在生活中經常出現咳嗽,咯血,胸痛等狀況,就要留意是否患有疾病等,條件可以的情況下去醫院檢查檢查,少抽煙,養成正確的飲食習慣。重視并堅持每年體檢,生活要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