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在肝門部膽管癌的治療上很少實施根治性手術治療,往往只能做到姑息性局部切除。近幾年來,隨著對肝門解剖的深入研究,手術切除范圍不斷擴大,附加肝葉切除以及肝門部血管的重建等,使肝門部膽管癌的切除率不斷提高。
在肝門部膽管癌的治療上,術前對肝門部重要血管和膽管受浸潤情況的正確評估很重要,若能在術前作出正確的評估,就能避免不必要的手術探查,減輕病人的痛苦,有利于肝門部膽管癌手術的進行。評估手段包括US、CT、MRCP、ERCP、PTC以及血管造影等。
根治性切除手術包括肝外膽道切除、肝十二指腸韌帶上血管骨骼化、廣泛切除肝十二指腸韌帶上的纖維脂肪組織、神經、淋巴,必要時切除一側肝葉,重建肝管空腸吻合。肝門部膽管癌多有尾狀葉浸潤,侵犯匯合部或左、右肝管者均須切除尾狀葉。
多數學者認為在正確估計侵犯程度的基礎上積極行肝切除可改善預后。姑息性治療包括經皮、內窺鏡或手術旁路置管引流術及膽道內支架置入術,其目的是減黃和防止或治療并發癥,如瘙癢、膿腫和肝功能衰竭等。放置膽道內支架管的方法有:經皮肝穿刺膽道(PTD)放置內支架、經十二指腸鏡(ERCP)放置內支架、經剖腹探查術中放置內支架、經外引流管運用介入方法放置內支架。
放療化療:肝門部膽管癌對化療放療均不敏感,因此化療放療在肝門部的膽管癌的治療中應用較少,通常只作為惡性程度已經很高,無法手術切除的肝門部膽管癌患者的姑息性療法。由于放療化療均會對人體造成一定傷害,在肝門部的膽管瘤的治療中多結合中醫藥進行治療,以達到增效減毒的作用。
肝中醫藥治療:中醫中藥也是肝門部膽管癌的治療的重要方法,由于手術,放化療等在膽管癌的治療中作用不突出,并且會對人體機能造成損傷,而中醫一方面能增強西醫治療效果,一方面能減輕西醫對該癌治療的毒副反應,且療效確切。
中醫認為肝門部膽管癌的發生與飽食不節,肝氣郁結,脾氣虛損有關,在治療時應攻補兼施,在抑制肝門部膽管癌細胞,提高免疫力,改善生存質量上都起到肯定的作用。
對于實施手術后的肝門部膽癌患者的治療來說,中醫中藥能根據手術的創傷,臟腑的缺失,氣血津液耗損等不同情況加以辨證治療,從而改善人體免疫機能,加快機體恢復,在肝門部膽管癌的治療上遠期效果較好;對于無法進行手術治療的患者,如處于中晚期肝門部膽管癌或者發生轉移者,應重點將中醫藥用于癌的治療,能抑制腫瘤的發展,改善生存治療,延長生存期。
肝門部膽管癌的分期Ⅰ型腫瘤位于肝總管分叉處,左右肝管之間相通;Ⅱ型腫瘤占據左右肝管匯合部,兩者之間無通道;Ⅲ型腫瘤侵犯一側肝管,累及右肝管者為Ⅲa型,累及左肝管者為Ⅲb型;Ⅳ型腫瘤雙側肝管均受累。臨床上根據癌腫對肝動脈和門靜脈的侵犯,可將膽管瘤的病程分為4期。
總結:肝門在對于肝臟的意義相當于是其“守門員”一樣,而肝臟作為人體大的內臟器官,第一、第二、第三肝門的重要性我也就不用再多說什么。但是涉及到重要的內臟器官,大家也千萬不能忽視它,覺得小疼忍忍就過去了,很多疾病只要及早發現,那么在治療起來相對晚期發現就會容易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