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煙也是必須的。吸煙是破壞血管的「全能王」,可損傷血管內皮細胞,造成血管壁損傷、變厚,促進血管收縮,導致管腔狹窄,增加血流阻力,讓血流減慢。
下肢動脈硬化的患者不僅要關注腿,還需要特別注意心腦。「血管外科有句話叫做“病在腿上,險在心腦”。
下肢動脈硬化患者也多伴有其他動脈的硬化,極易發生心腦血管事件,如心梗、腦卒中等。有些患者腿出毛病時已有心腦血管病史,還沒有發現的患者也需要做相關檢查。
適當的運動可以促進血管的側枝循環,有助有效地控制病情,如游泳、騎車、慢走都不錯。還可以在合適地點踢踢小皮球、遛遛小狗,跟著它們慢慢走。
1、高血壓
高壓血流長期沖擊動脈壁引起動脈內膜機械性損傷,造成血脂易在動脈壁沉積,形成脂肪斑塊并造成動脈硬化狹窄。血壓不控制,心肌梗死發生率提高2~3倍,腦卒中則約4倍。
2、高脂血癥
血中脂肪量過高較易沉積在血管內壁形成斑塊,造成動脈硬化狹窄。
3、糖尿病
糖尿病人的脂肪代謝會出現問題,血液中運送脂肪的蛋白質(稱做脂蛋白)會產生變性,在運送過程中脂肪容易沉積在血管內壁形成脂肪斑塊。
4、抽煙
香煙中的尼古丁、一氧化碳等會損傷動脈內壁,受傷的動脈內壁會卡住膽固醇,引起血小板堆積形成脂肪斑塊。同時,抽煙也會引起冠狀動脈收縮痙攣,減少血流量。
5、缺少運動
運動可以增加高密度脂蛋白,減少低密度脂蛋白,幫忙身體把多余膽固醇從膽道與腸道排出體外,避免過剩膽固醇沉積在血管內壁。此外,運動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增 加血管彈性,降低血壓,消耗過剩熱量,使身體脂肪比重減少,肌肉比重增加,而減輕體重。因此缺乏運動的人很容易得動脈粥狀硬化。
6、肥胖
肥胖或體重過重的人,心臟負荷加重,血脂不正常的機率也較高,因而增加動脈粥狀硬化風險。肥胖易促發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癥。
7、壓力過大
人會因為壓力而增加腎上腺素的分泌,于是引起血壓升高、心跳加快,傷害動脈血管內壁。
8、家族史
指的是基因上的因素,使某些人早期就發生動脈硬化疾病,其原因仍未明確,有的是嚴重高膽固醇血癥,迭積在血液中,進而促發動脈硬化發生。有的是早發性高血壓,或是容易發生血栓等。
總結:危險的動脈硬化平時看不出什么,但在發作時很容易危及生命,因此,當我們發現自己有上述情況時,好能夠及修改,當發現自己存在動脈硬化癥狀時,好能夠積極就醫,這樣便可以保護滋生健康及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