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是人體的重要器官,很多人覺得這個器官不會生病,其實這樣的想法是錯誤的,不注意消化道健康有時候也會導致癌癥的發生。那么,消化道癌癥癥狀有哪些?本期的北京電視臺養生堂邀請專家周平紅來介紹從飲食上預防消化道癌癥,一起看看吧。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消化道癌癥癥狀
消化道腫瘤是常見的腫瘤之一,隨著現代生活節奏的加快,消化道腫瘤的發病率越來越高,年齡年輕化的趨勢也愈加明顯。在我們的臨床實踐中,“早期確診、早期治療”是治療消化道腫瘤治療的不二法則,因此,我們有必要了解消化道腫瘤早期癥狀,下面就讓我簡單地介紹一下消化道腫瘤的種類和一些共性的臨床早期癥狀。
消化道腫瘤在臨床上主要包括食道癌、胃癌、賁門癌、結腸癌、直腸癌等,不同的疾病具有不同的臨床表現,比如胃部腫瘤早期患者可出現胃脹惡心,而結腸癌患者出現的癥狀則是大便內有血,通常為鮮紅色,且多間歇性出現,這些都是消化道癌變非常危險的信號。整體說來,出現下述癥狀,就要警惕消化道腫瘤發病的可能:
首先,不明原因的食欲減退、消化不良,或者腹脹、腹部不適,由于腫瘤尚處于萌生階段,因而,早期消化道腫瘤患者不會出現明顯的腹痛感;
再者,如果有間斷或者經常性的腹瀉、便秘以及大便顏色改變,如若出現間或性的便血癥狀,一定要盡早到醫院進行檢查,以排除結直腸癌變的可能;
如果癌變部位位于消化道上部的食管內,則會出現進食、吞咽不暢,吃東西的時候有受阻和異物的感覺,吃完東西后,這些癥狀會相應的減輕;出現這些癥狀,應高度懷疑食管癌,需及時就醫檢查。
另外,大家一定要重視不明原因的消瘦,尤其是快速消瘦。很多人出現這種情況時,往往掉以輕心,以為自己夢寐以求的減重計劃終于實現了,但對于臨床醫生來說,患者的這種情況往往是危險的信號,因為這多是由于進食不暢、消化不良而出現的體重嚴重下降,而且有可能是消化系統腫瘤導致的。
后,一些自我感覺明顯的體力下降、乏力、疲憊、氣短相伴出現,尤其是老年人出現這些癥狀時,要高度警惕,盡早到醫院進行檢查。
出現上述癥狀,一定要盡早就醫,以便排除腫瘤的可能,如若確診,也要及時的進行合理而規范的治療,以便贏得一個良好的預后。消化道腫瘤的發病率及死亡率雖居高不下,但不必過于擔心,確診疾病后,盡早選擇積極規范的療法進行治療,提高生活質量,延長生存期還是完全不成問題的。
從飲食上預防消化道癌癥
1.平時注意不要吃太燙(超過37度)、太硬(硬到沒有咬碎)、刺激性食品(目前未發現“新鮮”辣椒或食用醋會增高癌癥發病,但常常引起胃腸道不適,少吃為好),不喝濃茶(喝綠茶較好),不喝濃咖啡(動物很大量使用證實可致癌,但人體上尚未發現),以保護消化道粘膜。
2.少喝酒,一般喝100毫升以下葡萄酒就夠了,可別依靠酒后摳嗓子催吐來防止醉酒,那樣就再次損傷食道粘膜。
3.不要吃霉爛蔬菜,常吃大蒜、洋蔥、茄子、萵苣等新鮮食物,有一定防癌作用。
4.多吃新鮮的水果,如香蕉、芭蕉、蘋果、火龍果,少吃腌制蔬菜和腌肉。
5.多吃蔬菜和粗糧,如大白菜、芹菜、韭菜、海藻類、根莖類、小米、玉米、紅薯等食物。
6.注意合理膳食,均衡營養,少吃紅肉(如豬肉、牛肉、羊肉等) ,飲食養生常識和世界衛生組織提倡吃“少腿”或“無腿”的肉,即禽類或魚類,吃雞蛋也不需要嚴格限制不吃蛋黃。
7.感染幽門螺桿菌、有胃腸癌家族史、或常吃腌制蔬菜、煙熏食物的40歲以上人群,應及時去醫院做內鏡檢查,并根據需要復查內鏡。
本期嘉賓介紹
周平紅
內窺鏡中心,副教授,副主任醫師。中華消化內鏡學會外科學組青年委員,中華消化內鏡學會超聲內鏡學組委員,上海市胃食管靜脈曲張研究專業委員會委員兼秘書,中華消化內鏡學會超聲內鏡學組委員,上海市消化內鏡學會大腸鏡學組和超聲內鏡學組委員。2001年赴日本學習超聲內鏡技術,應用腔內超聲技術對大腸癌術前分期和粘膜下腫瘤的鑒別診斷水平國內領先。《超聲內鏡在下消化道疾病診治中的臨床應用》獲2004年上海市優秀發明選拔賽二等獎。2007年赴日本學習內鏡粘膜下剝離技術,回國后已開展近200例手術,是國內開展此類手術多的專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近年來在國內外發表以第一作者署名的醫學論文46篇,參寫大型醫學專著9部,同時發表醫學科普文章12篇。
特長:能獨立分析、診斷和處理普外科胃腸道、膽道疑難雜癥,熟練完成普外科手術操作。同時進行消化內鏡的診療工作,擅長食管靜脈曲張、膽胰系統疾病、消化道息肉和早期癌等疾病的內鏡治療。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北京電視臺,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