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剛上了年紀,就開始出現了老態,而有些人已經是高壽了,卻還可以神采奕奕精神抖擻的,這是為什么呢,他們通過什么方法來保持身體年輕化呢,下面隨著北京電視臺養生堂來了解一下五禽戲的功效以及回春功的好處吧。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宋天彬宋老今年已經80歲了,身體依然硬朗。走起路來疾如風,出門辦事很少打車,一小時之內的路程都會選擇騎自行車。
很難想象,宋老年輕的時候也曾體弱多病,在上大學的時候因為身體差,差點休學。宋老是通過哪些方法來調理身體的呢?上年紀后身體越來越好的秘密又是什么呢?
導引術是我國上古時代的一種健身術,是我國古代獨具特色的醫療保健方法,現代體育界稱之為醫療體操。導引術其實并不神秘,我們熟悉的易筋經,五禽戲,六字訣,八段錦都屬于導引術的范疇。
提起華佗,人們想到的是他為關公“刮骨療毒”的故事。其實除了醫術高超,華佗流傳至今的,還有他創編的“五禽戲”。“五禽戲”是一種模仿虎、鹿、熊、猿、鳥五種動物的醫療養生功法。2011年,有著將近2000年歷史的華佗五禽戲被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五禽戲
五禽戲是中國傳統導引養生的一個重要功法,其創編者華佗(約145-208),出生在東漢末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其一生著述頗豐,但均亡佚。
今傳《中藏經》、《華佗神醫秘傳》等皆托名之作。華佗弟子中者有吳普、樊阿、李當之等人。其中,吳普著有《吳普本草》,李當之著有《李當之藥錄》,而樊阿則擅長針灸及養生,據傳他活到100多歲。
動作說明
華佗在《莊子》“二禽戲”(“熊經鳥伸”)的基礎上創編了“五禽戲”。其名稱及功效據《后漢書·方術列傳·華佗傳》記載:“吾有一術,名五禽之戲: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鳥。亦以除疾,兼利蹄足,以當導引。
體有不快,起作一禽之戲,怡而汗出,因以著粉,身體輕便而欲食。普施行之,年九十余,耳目聰明,齒牙完堅。”南北朝時陶弘景在其《養性延命錄》中有比較詳細的記載:“虎戲者,四肢距地,前三擲,卻二擲,長引腰,側腳仰天,即返距行,前、卻各七過也。
鹿戲者,四肢距地,引項反顧,左三右二,左右伸腳,伸縮亦三亦二也。熊戲者,正仰以兩手抱膝下,舉頭,左擗地七,右亦七,蹲地,以手左右托地。猿戲者,攀物自懸,伸縮身體,上下一七,以腳拘物自懸,左右七,手鉤卻立,按頭各七。
鳥戲者,雙立手,翹一足,伸兩臂,揚眉鼓力,各二七,坐伸腳,手挽足距各七,縮伸二臂各七也。
夫五禽戲法,任力為之,以汗出為度,有汗以粉涂身,消谷食,益氣力,除百病,能存行之者,必得延年”。陶弘景在該書中,不但對五禽戲的具體操作步驟進行了描繪,而且提出了五禽戲的鍛煉原則——“任力為之,以汗出為度”。
導引術
導引術不但可以養生,還能輔助治療一些疾病。比如大家關心的高血壓,就可通過練習導引術來緩解。導引術在練習的時候,講究三調合一。
調心可以幫助我們保持良好的心情,調身有助于維持氣血通暢,調息可以增強肺活量,對心肺循環及消化系統的強壯都有好處。
宋老師為大家推薦了一個相對簡單的,適合初學者練習的導引術——《回春功》。
回春功的功效
回春功可以改善神經體液調節系統,改善內分泌系統功能。對男女肥胖病、女性內分泌失調、男性前列腺疾病、糖尿病、男性功能減退等功效顯著。
本期嘉賓介紹
宋天彬
男,主任醫師,1937年10月出生于遼寧。宋天彬教授運用控制論、信息論、系統論等證明中醫理論的科學性。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北京電視臺,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