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癥,一直都是人們想要甩掉的一個詞語,不管是哪種癌癥,都會給人帶來很大的創傷,腸癌的患病因素有很多,但是癌變的種子是什么時候埋下的呢,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這種情況是怎么回事吧!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近年來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居民飲食結構和生活習慣的改變,結直腸癌的發病率越來越高。在一些大城市中,結直腸癌的發病率僅次于肺癌,位列所有腫瘤中的第二位。而且每年我國的結直腸癌發病率以近3%的速度在遞增。
結直腸癌
結直腸癌出血癥狀如果發生在直腸,會出現便血;
如果發生在結腸,它出的血就會與糞便、腸液充分混合,甚至會發生一些化學反應。經過一段時間會運輸到肛門再排出體外時,我們肉眼是看不到便中帶血的,但實際上這種慢性失血的情況依舊存在。長期如此病人就會出現貧血的癥狀。專家表示,貧血是結腸癌的典型表現。
常見的貧血表現除了乏力、嗜睡還可以表現為下眼瞼發白,指甲顏色發白,而貧血一旦出現癥狀 表明癌癥可能已經發生。
癌前病變
保守估計,目前至少有80%的結直腸癌都是由它的癌前病變引起。那這個癌前病變到底是什么呢?
專家告訴我們,這個可怕的癌前病變就是息肉或者叫做腺瘤。息肉經過漫長的一段時間逐漸長大逐漸變化,就會轉化成腸癌。
從形態上來說,可以將息肉分為兩大類:
一類息肉有一個很細小的蒂附著在腸壁上,類似于蘋果掛在樹上一般。這種腺瘤的惡變率相對來說比較低;
另外一種息肉叫做寬基地無蒂息肉,與腸道黏膜的結合非常緊密,無法分清是從哪一點上生長出來的,這種息肉的惡變率就相對比較高了。
專家表示息肉長到兩厘米才會發生癌變,而息肉生長這個過程需要長達10年的時間,遺憾的是患者往往等到發生癌變才會發現。
高危因素
息肉的癥狀究竟有多隱匿,帶著這個問題我們來到了劉主任病房中,針對由息肉引發結直腸癌的患者進行了調查。在調查中我們了解到,多數患者在發病前并沒有明顯的表現,少數會出現便血、腹瀉、便秘、大便不成形等容易和其他消化道疾病相混淆的癥狀。
那么導致腸息肉出現的高危因素都有哪些呢
1遺傳
專家告訴我們,遺傳是一個明確的結直腸癌的高危因素。現代遺傳學認為,所有的疾病包括很多良性疾病都有明確的遺傳傾向。如果在您的直系親屬或有血緣關系的親屬中有人患有結直腸癌的話,那么你罹患結直腸癌的幾率要比一般人高。
所以專家建議您一定要積極的去醫院做體檢篩查,45歲以上的人群至少要做一次腸鏡。對于有遺傳基因的人來說,第一次做腸鏡的年齡要提前到30至35歲左右。如果檢查發現沒有問題可以時隔三至五年再做第二次腸鏡檢查;如果第一次腸鏡檢查發現有息肉的存在,建議時隔一到兩年再做一次腸鏡檢查。
2慢性腸炎
慢性腸炎與結直腸癌有兩種關系,一是慢性腸炎可以直接導致腸黏膜發生惡變,導致腸癌的發生;二是反復的腸炎發作會刺激腸道形成息肉和腺瘤,經過息肉和腺瘤終形成腸癌。
專家提醒:腸炎的臨床癥狀是可以通過藥物治療有所減緩的,但并不代表腸黏膜的增生和病變會得到治療。所以如果您得過慢性腸炎的話,一定要定期去醫院做腸鏡檢查,及早發現早期病變。
本期嘉賓介紹
男,主任醫師,結直腸外科副主任,博士生導師。兼任中華醫學會外科學分會胃腸學組委員,中國醫師協會結直腸醫師委員會委員,腫瘤外科醫師委員會委員、中國抗癌協會大腸癌專委會、腫瘤轉移專委會青年委員,中國醫促會胃腸分會委員,結直腸癌肝轉移專委會委員。1998年畢業于哈爾濱醫科大學臨床醫學七年制,獲醫學碩士學位,2005年獲協和醫科大學博士學位。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北京電視臺,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