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肉,國人餐桌上主要的肉類食物,并且中國人吃豬肉的數量約為全世界的一半。尤其是到了冬季,灌香腸、骨頭湯、肉圓、餃子、包子等等,都離不開豬肉的參與。但是有一天告訴你吃豬肉會致癌,你會相信嗎?
這樣吃豬肉的方式危險
高溫、長時間燉煮!因為肉類不容易爛、入味,以制作紅燒肉為例,常常加熱2小時作用。這樣其中會產生致癌物質——雜環胺!
肉類食物中的脂肪、蛋白會在長時間的高溫條件下分解出雜環胺。網絡上視頻曝出,豬肉在300℃條件下產生的雜環胺是200℃的5倍,100℃時的10倍。尤其在高溫油炸的情況下更容易產生。
雜環胺對人體的危害一是致突變作用,即容易導致人體基因突變、染色體畸變、DNA斷裂等。危害二是對肝臟、血管、腸道、皮膚與口腔有致癌性。
所以,建議日常少吃高溫油炸的肉食,烹調豬肉時也不宜過分高溫,小火慢燉不僅肉香爛,還健康。
當然,不僅是豬肉這一種食物,大多數肉類食物在長時間高溫條件下都可能產生雜環胺,所以所謂的大火濃湯還是少喝為妙!
紅肉只是增加患癌風險,不是絕對性的
豬肉、牛肉、羊肉等屬于紅肉一類,雖然在《2012年中國腫瘤登記年報》中指出腫瘤的發生與飲食中大量紅肉有關,但是控制食用量、不多吃,與患癌沒有必然的關系。
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的建議,每天食用紅肉50-75克更健康。
還有能吃的肉嗎?
有人看到這里會說:按照這樣的說法,所有的食物都不能吃了!!!
其實,紅肉還是人體的營養的主要來源之一,有補血、補充蛋白質、補充維生素B族等功效。只是如上文提到的,注意方法與食用量,還是有必要食用的。
關于吃豬肉的2點疑問
1.土豬肉與飼養豬的區別在哪里?
越到年底,土豬肉越受到歡迎,與飼養豬的區別在于,土豬肉中肌肉纖維細,且肌纖維之間的脂肪多(類似雪花牛肉),在色澤、含水量、脂肪酸含量以及氨基酸構成上有一定的優勢,確實吃起來更香。但缺點也有,即養殖時間長,肉不易爛,脂肪含量高。
2.咸豬肉真的不健康?
這是真的,原因是其中的鹽分高、蛋白質變性、有細菌存在以及有亞硝酸鹽等。少吃,不吃為好。
本篇文章版權歸三九養生堂所有,未經許可,謝絕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