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米是日常生活中經常食用的主食了,但偶爾也會要換換口味,吃點面食,那么吃面食的注意事項有哪些呢?下面就跟著萬家燈火欄目專家夏萌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因“食”制宜
中國人傳統意義上的主食指的是餐桌上的主要食物,多含有碳水化合物,如米、面、饅頭等等。中國人主食吃得多的原因是因為我們的上一代、上上一代都是農民,需要下地干活,干活得有力氣啊,在那個缺肉吃的年代怎么才能有力氣呢,就得多吃主食。
糧食不足、口味單一的時代在中國已一去不復返了,粗糧也被人們精加工成了很好吃的食物,都能在人體快速消化和吸收,那么問題來了,血糖就高了,糖尿病、高血壓患者就多了。糖尿病患者、高血壓患者要少吃面條、少喝粥。
不吃肉、不吃油、不吃雞蛋由于缺乏蛋白質照樣會得冠心病。脈壓差在30-40屬于正常現象,但是超過70就需要警惕。脈壓差越大越危險,特別容易引起腦卒中。
食材營養不等于獲得了足夠的營養。蛋白質是構成機體的一種主要成分,還是三大營養素之一,可以說沒有蛋白質就沒有生命。
老年人需要的蛋白質尤其是優質蛋白質比成年人更高。老年人每天蛋白質的推薦量:男性每天65克、女性55克。而調查發現實際的攝入量只有52克。光吃植物蛋白是不夠的,還需要有動物蛋白。
吃面食注意事項
1、面條適合中午吃
面條可以為人體提供足夠的能量,產生較強的飽腹感。硬質小麥含有B族維生素,它們對腦細胞有一定的刺激作用。所以中午吃一碗營養搭配合理的面條是不錯的選擇。而早上一般應該吃些蛋白含量較高的食品。晚上吃面則消化吸收比較困難。
2、吃面條不會胖
每150克煮熟的面條含有1克脂肪、7克蛋白質、40克碳水化合物,熱量是180千卡,它脂肪不多,但特別能給人飽腹感。所以,每天攝入適量的面條,并不會有發胖的風險。
3、越筋道的面越營養
一般來說,越筋道的面含有更多的蛋白質。當然,制作工藝也會導致面條口感的差異。比如,北方的面為了使面更筋道,會加一些鹽來“醒面”,這并不會破壞面的營養,所以不必擔心。
4、面條要溫乎乎地吃
面條的吃法多種多樣,有過水涼面,也有溫度極高的油潑面。太熱的面對食道會有損傷,太涼則不利于消化吸收。因此在大部分時候,吃碗溫乎乎的面合適。
5、原湯化原食
在烹煮淀粉類食物時,它們表面的淀粉會散落到湯中。當加熱到100℃時,淀粉顆粒會分解成糊精,能幫助消化食物。面湯中還含有消化酶,在煮的過程中不會被破壞,也可幫助消化食物。
6、吃面也要看體質
吃面不能受習慣影響,在北京就吃炸醬面,在四川就吃擔擔面,而是要根據季節、體質的不同來吃面,才能在享受美味的同時,保證健康。
面條雖然是我們的日常主食,但真要細究起來,才發現食用面條也這么多門道,你都知道了嗎?
本期嘉賓介紹
夏萌
女,擅長各種疾病的營養調整;大眾營養;危重病人的營養支持。神經內科各種常見病、疑難雜癥的診斷及治療;神經康復;精神心理治療。1983年畢業于首都醫科大學醫療系,1983-1997:北京天壇醫院神經內科 醫生。1991年:協和醫院神經科實驗室進修,1996年:晉升副主任醫師。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江蘇電視臺,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