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胃要三分之七分養”這句話,不少胃病患者堅持通過喝粥、吃面食來養胃。甚至搜集各種養胃食材,如南瓜、胡蘿卜、包菜等。但是在這些食物中,粥和面條哪個更養胃呢?
一般胃功能較差的人會出現消化不良、腹脹、打嗝、拉肚子亦或是便秘現象。而這些現象的產生主要是胃酸分泌減少、異常引起。對于這一類人來說,喝粥確實能夠起到養胃作用,因為粥的糊化程度高,經過淀粉酶作用,很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讓胃功能弱的人感覺更舒適。
此外,粥還能很好的促進胃酸分泌,減少胃部食物堆積,以起到緩解消化不良的癥狀。這也是為什么嬰幼兒的食物總是糊狀、流質的原因。
但是粥也存在一種缺點,因為其屬于流質食物,對于另外一種胃病,胃食管反流、胃酸分泌過多人群來說,粥恰恰會加重病情,導致“燒心”現象加重。
此時,面食便被推到人的面前。因為面條屬于堿性,尤其是一些加堿、加小蘇打的面食,能夠中和過多的胃酸,緩解胃酸帶來的不適感。
所以,也就有了吃面食養胃的這種說法。但是,面食養胃也需要看個人情況,并非人人適用,與喝粥養胃是一樣的道理。
那么喝牛奶、吃粗糧養胃嗎?
傳統認為牛奶可以稀釋胃酸,在胃內部形成一個保護膜,減輕胃的不適感。但是研究表明,牛奶也有促進胃酸分泌的作用,一般建議在抗胃酸治療期間不宜長期喝牛奶,胃病急性期也不建議喝牛奶,以免引起胃脹不適。--
但是,與粥一樣,是胃酸分泌減少患者的保健食品。
關于粗糧,確實有一定的養胃作用,但是過量了卻會加重胃負擔,容易消化不良。
關于養胃,它才是首選——健康的飲食習慣
胃粘膜的修復,需要足夠的優質蛋白,長期喝粥、吃素,并不能養胃,反而容易營養失衡。而且,粥之所以養胃,在于它容易消化。胃病經常發作,不是偶然,往往與飲食不規律、暴飲暴食、飲酒等因素有關。所以我們給出以下建議:
1.細嚼慢咽,效果不必喝粥差。
2.適當補充高蛋白食物,如瘦肉、魚肉、雞蛋和牛奶等,在非胃病發作期間,有利于胃粘膜修復。
3.避免暴飲暴食、辛辣食物。胃病發作期間,可以少時多餐。
4.胃酸分泌過多或胃食管反流人群,避免吃太多流失,進食過后避免立即躺下。
5.少喝酒、吸煙,避免著涼。
后提醒大家,胃病不能僅靠養,而是七分治,三分養,有病還得及時就醫。
本篇文章版權歸三九養生堂所有,未經許可,謝絕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