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牙髓鈣變
多見于年輕恒牙的脫位損傷之后,患牙牙冠顏色可略變暗,牙髓活力遲鈍或無反應。X線片表現牙髓腔和根管影像消失。如無癥狀可不處理。
6.牙根吸收
脫位和根折的外傷牙后期可出現牙根外吸收和牙內吸收。根管治療時,在根管內封入氫氧化鈣可以預防和停止牙根吸收的發生和進行。牙根外吸收患牙偶伴有骨性愈著。
牙震蕩:容易被家長忽略
牙震蕩是牙齒受到外力沖擊后,牙體組織并無缺損,但牙周膜有輕度損傷。由于牙震蕩往往不能通過肉眼看出損傷痕跡,家長們很容易忽略就醫。
專家指出,牙外傷后出現牙髓病變的幾率高達97%,牙髓病變如果不能及時治療,就會導致牙根吸收,終牙齒脫落。對于牙震蕩的孩子,醫生也不一定能現場診斷患牙是否出現牙髓病變,這就需要定期到醫院復查,以便出現病變后能得到及時治療。
牙折裂:帶上牙齒立即就醫。
一旦出現牙折裂,專家給家長們的建議是:帶上牙齒,立即就醫,越快越好。因為牙折裂的治療需要非常專業的技術和設備,非專業人士無法進行任何有效的處理。
專家介紹,牙折斷的治療是一種“過渡治療”——能留的牙根盡量保留,能留多少就留多少,保持骨性刺激,維持牙齒間隙,為牙齒修復創造條件。“兒童恒牙折斷,如果牙根情況較好,在進行牙髓治療之后,可以選擇固定義齒修復,如果牙齒還處于發育期,可用活動義齒保持間隙”,專家指出,“種植牙修復,通常需要等到18歲之后。”
牙脫位:撿回落牙并保持濕潤。
如果孩子不慎造成牙完全脫位,家長除了爭取在30分鐘內將其復位以外,還應注意兩點。
撿回脫落的牙齒。牙完全脫位后,當務之急是找到摔落的牙齒,手持牙冠,用流水沖洗牙齒表層的污漬。這個過程中,有兩點需格外注意:一是不要用手或利器刮擦脫落牙表面;二是手持牙冠,不要接觸牙根。
保持落牙濕潤。牙根表面牙周膜的活性,是脫落牙回植能否成功的關鍵。濕潤,是保持牙周膜活性的基本條件。可將落牙放入牛奶、生理鹽水或口腔中,保持牙齒的濕潤度,到醫院后,立即交給醫生處理。
“如果孩子或家長‘膽大心細’,可嘗試自行將脫落的牙齒原位植回,就像前面提到的那個孩子。”專家說,不過,如果家長不知所措,那好的辦法就是30分鐘內到醫院就診。
結語:牙齒的健康與否,也是會影響到一個人的氣質如何,通過上文的介紹,大家對于牙外傷也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在生活中,我們可以提早的預防,避免牙外傷帶來的不好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