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診病,靠的是望、聞、問、切,四診結合。在給幼兒診斷疾病時,有一種特殊的方法,就是望“指紋”。什么是指紋診法呢,指紋辨證綱要有哪些呢,下面隨著飲食養生匯節目專家裴勝來為大家講解一下吧。
“‘指紋’其實是指小兒食指掌面靠拇指一側的一條青筋。看‘指紋’是傳統中醫診斷小兒疾病寒熱虛實的手段之一,一般用于3歲以下的孩子。”
想要通過“指紋”辨別疾病,先要了解“虎口三關”。正常孩子的‘指紋’,顏色應該是紅黃相間,隱隱見于皮膚之中。生病以后,‘指紋’的顏色、部位、浮沉,都會隨疾病而產生相應的變化。
浮在表淺病輕,反之病重
如果“指紋”清晰,孩子的病情就比較輕;若“指紋”已沉到肌膚之內,說明病情較重。比如孩子剛感冒,“指紋”是清晰可見的,如果已發展到氣管炎、肺炎,“指紋”就可能看不太清楚了。
紋色辨寒熱
如果孩子外感風寒,“指紋”鮮紅而表淺;若“指紋”淡紅而沉于內,則為脾胃虛寒。“指紋”呈現紫色,病屬熱。若“指紋”紫暗而沉于肌膚之內,則顯示邪熱郁滯于體內。“指紋”紫黑為熱邪深伏,郁閉血絡,病情危重。
輕推“指紋”看虛實
“指紋”色淡,用手推后消失,過一會兒才出現的孩子,多是肺虛、脾虛,孩子可能表現為食欲不振、大便稀或便秘。推一下“指紋”,沒有明顯變化,多為實證,或病邪停留在體內。
“指紋”長短反映病情輕重
病情較輕,“指紋”較短,一般僅見于風關。若“指紋”到了氣關,說明病情較重。如果命關也見到了“指紋”,甚至“指紋”穿過命關,向指尖延伸,中醫稱之為“透關射甲”,預示疾病已到了十分危險的階段。
指紋辨證綱要
浮沉分表里、紅紫辨寒熱、淡滯定虛實、三關側輕重。
沉浮分表里
指指紋部位而言,指紋浮而顯露,疾病在表;指紋沉而不易顯露,病邪在里;
紅紫辨寒熱
指指紋色澤而言,浮紅屬風寒;浮紫屬風熱。淡紅多為內有虛寒;指紋青紫多為瘀熱內結;
淡滯定虛實
指紋色淡,屬氣血不足,見于虛證;指紋郁滯(滯即推之不暢)多見于痰阻、濕蘊、食積、邪熱郁結所致,為實證;
三關測輕重
指紋現于風關為病邪初入;指紋達氣關,表示病邪入里,病情較重;指紋達命關,表示病邪深入,病情加重;指紋達指尖,稱透關射甲,示病情危重;
什么是指紋診法
指紋診法古人云:小兒醫方另有科,一時病變不知何?由于小兒不會言語,不好切脈,所以古代中醫是憑辨認虎口食指指紋的形與色來診斷疾病的。
久經傳誦的《小兒診法歌訣》詠曰:“小兒風氣命三關,輕重與危分別看。青色為驚白疳積、紫紋具熱紅受寒。涕多疹痘兼肢冷,脈亂變蒸又食難。五歲孩提休問切,淡黃絡象保康安。”
歌訣中所說的“絡象”就是本文所說的指紋。小兒指紋診法,始見于唐代王超《水鏡圖訣》。此法是《靈樞》診魚際絡脈法的發展,對5歲以下的小兒在診斷上有重要意義。
本期嘉賓介紹
裴勝
男,出身中醫世家,其師爺為四大名醫孔伯華,其父為兒科專家裴學義,叔父為內科專家裴學安,從小生長在中醫世家。耳濡目染,又酷愛中醫,自幼隨其父左右,繼承國學,先后在北京中醫學院,首都醫科大學中醫藥學院學習七年。在北京中醫醫院從事中醫臨床、科研、教學三十余年。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湖北電視臺,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