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70%):
感冒有70%-80%由病毒引起,主要有流感病毒(甲,乙,丙),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鼻病毒,埃可病毒,柯薩奇病毒,麻疹病毒,風疹病毒。
細菌感染(10%):
細菌感染可直接或繼病毒感染之后發生,以溶血性鏈球菌為多見,其次為流感嗜血桿菌,肺炎球菌和葡萄球菌等,偶見革蘭陰性桿菌,其感染的主要表現為鼻炎,咽喉炎或扁桃腺炎。
過度疲勞(10%):
當有受涼,淋雨,過度疲勞等誘發因素,使全身或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降低時,原已存在于上呼吸道或從外界侵入的病毒或細菌可迅速繁殖,引起發病,尤其是老幼體弱或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如鼻旁竇炎,扁桃體炎者,更易罹病。鼻腔及咽粘膜充血,水腫,上皮細胞破壞,少量單核細胞浸潤,有漿液性及粘液性炎性滲出,繼發細菌感染后,有中性粒細胞浸潤,大量膿性分泌物。
1.鼻炎
起病較急,初期有咽干、咽癢或燒灼感,發病同時或數小時后,可有噴嚏、鼻塞、流清水樣鼻涕,2-3d后變稠。可伴咽痛。一般無發熱及全身癥狀,或僅有低熱、不適、輕度畏寒和頭痛。檢查可見鼻腔黏膜充血、水腫、有分泌物,咽部輕度充血。
2.咽炎、喉炎和支氣管炎
根據病毒對上、下呼吸道感染的解剖部位不同引起的炎癥反應,臨床可表現為咽炎、喉炎和支氣管炎。
3.咽峽炎
表現為明顯咽痛、發熱,病程約一周。檢查可見咽充血,軟腭、腭垂、咽及扁桃體表面有灰白色皰疹有淺表潰瘍,周圍有紅暈。多于夏季發作,多見兒童,偶見于成人。
4.結合膜熱
臨床表現有發熱,咽痛、畏光、流淚,咽及結合膜明顯充血。病程4-6d,常發生于夏季,游泳中傳播。兒童多見。
5.扁桃體炎
起病急,明顯咽痛、畏寒、發熱,體溫可達39℃以上。檢查可見咽部明顯充血,扁桃體腫大、充血,表面有黃色點狀滲出物,頜下淋巴結腫大、壓痛,肺部無異常體征。
1、過敏性鼻炎
臨床上很象“傷風”,所不同者起病急驟,鼻腔發癢,頻繁噴嚏,流清水樣鼻涕,發作與環境或氣溫突變有關,有時對異常氣味亦可發作,經過數分鐘至1-2h痊愈,檢查:鼻粘膜蒼白,水腫,鼻分泌物涂片可見嗜酸粒細胞增多。
2、流行性感冒
常有明顯的流行,起病急,全身癥狀較重,高熱,全身酸痛,眼結膜炎癥狀明顯,但鼻咽部癥狀較輕,取患者鼻洗液中粘膜上皮細胞的涂片標本,用熒光標記的流感病毒免疫血清染色,置熒光顯微鏡下檢查,有助于早期診斷,或病毒分離或血清學診斷可供鑒別。
3、急性傳染病前驅癥狀
如麻疹,脊髓灰質炎,腦炎等在患病初常有上呼吸道癥狀,在這些病的流行季節或流行區應密切觀察,并進行必要的實驗室檢查,以資區別。
1.感冒須對癥治療
(1)普通感冒,就算不吃藥,7-10天可自愈。輕者注意休息,注意保暖,大量飲水即可。癥狀明顯者可適當對癥吃藥,減輕癥狀。
(2)對癥治療:早期用抗感冒藥、抗組胺囊藥、解熱鎮痛藥改善局部及全身癥狀。
2.下面的情況需要注意,最好到醫院就診
(1)嚴重感冒:全身癥狀明顯,伴有嚴重的咽痛,頭痛,低熱等,或是由于癥狀明顯,導致無法進行日常工作生活時,需要到醫院檢查下,區分細菌或是病毒的感染。
抗病毒治療:可服用土霉素、麥迪霉素或肌注青霉素、慶大霉素等。
抗生素治療:如阿莫西林、阿奇霉素等。
(2)如果治療一段時間(7天以內),病情仍不好轉,需要警惕是否已轉成慢性,立即停藥。
(3)本次感冒的癥狀與以往的不太相同。伴有其他癥狀。需與傳染性疾病初發癥狀或特異性感染相鑒別。
3.人群需要特別注意,一旦感冒最好就醫
(1)伴有慢性疾病正在服用藥物患者,如:心臟病、高血壓、甲亢、青光眼、前列腺肥大等。
(2)體弱的老人、3歲以下小兒嬰幼兒患者,應在醫生的指導下用藥,切不可盲目給孩子用藥,以免產生意外。如病程3天不愈或是癥狀比較嚴重,停藥就診。
(3)懷孕或是準備懷孕的婦女,特別是孕期前4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