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霧霾,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北京的霧霾,霧霾的危害有很多,不僅會造成視線上的模糊,還會引發一系列的交通事故,并且對人體傷害也是很大的?那么,PM2.5是如何危害人體健康呢,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PM2.5進入呼吸道,刺激并破壞氣管黏膜,導致氣管黏膜殺滅病毒、細菌和抵抗它們進入肺部組織的功能下降,氣管黏膜的排毒功能下降。
在這種情況下,原本身體健康的人群可能會出現咳嗽、氣管炎等癥狀。
其中,患有哮喘、慢性支氣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呼吸系統疾病的人群則會造成肺部感染,引起氣短、胸悶、喘憋等不適,出現急性加重反應。對心腦血管疾病等慢性病患者更是有較大的破壞力,如會增加心臟病患者的心臟負擔,誘發腦梗塞等。
顆粒吸入量不斷增多,進而損害到肺部,損傷呼吸系統及其他系統。糖尿病患者因自身抵抗力較弱,更易患感冒。專家表示,細顆粒物PM2.5等空氣污染物是呼吸道和心血管疾病的重要風險因子。
據了解,霧中的水汽很大,空氣中的化學物質特別是有害氣體,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遇到水汽后容易形成小顆粒,并積聚在一起然后下沉。“這些附著著諸多微生物、細菌、病毒的可吸入顆粒物進入人體呼吸道后,首先會刺激和破壞我們的氣管黏膜。”
人體的氣管黏膜主要有兩種作用,一是殺滅有害病毒及細菌及抵抗它們進入肺部組織,二是把有毒有害物質排出體外,隨著這種顆粒物吸入量的增多,保護人體的第一道關卡的氣管黏膜遭到破壞后,這些顆粒物將進而損傷肺部,導致人體呼吸系統及其他系統疾病。
研究結果顯示,空氣污染可能首先誘發呼吸道局部氧化應激和炎癥,進而導致全身性炎癥和氧化性損傷。
此外研究結果顯示,大氣細顆粒物及氣態污染物暴露后數小時內,污染物濃度增加與交感/副交感神經功能的降低和血壓的升高具有顯著關聯,全身低炎癥水平和肥胖可能進一步加劇污染物急性暴露的心血管功能損傷。
對心血管、神經系統有影響
研究發現,PM2.5吸入人體后,一部分會攜帶有害物質進入血液,對血管尤其是內層的血管內膜層造成損傷。血管壁的損傷是心腦血管病的開始,由此會產生血管內膜增厚、血管狹窄等一系列高血壓癥狀。
德國研究人員調查了德國兩個城市的3399位居民,結果發現:居住在交通要道150米之內的居民與遠離交通要道的居民相比,冠心病的發生率增加了1.85倍,原因是臨近街道的居民吸入了更多的PM2.5。
人體吸入污染的空氣后,超細的顆粒會直接進入血液,附著在超細顆粒上的有毒有害物質會對血管內膜造成損傷,導致內膜壁發生炎癥反應,久而久之出現斑塊以及增厚現象,從而使血管內膜加厚,發生狹窄,加大引發血栓的可能。
“另外,除了呼吸道和心腦血管系統外,PM2.5還會影響到人體內分泌系統。”王臻解釋說,長時間的灰霾繚繞、缺乏太陽光照射,人體中的松果體會分泌出較多的松果體素,而甲狀腺素、腎上腺素濃度相對降低。甲狀腺素、腎上腺素等是喚起細胞工作的激素,一旦減少,細胞就會“偷懶”,變得極不活躍,人就會顯得沒精打采。因而,人也因此容易產生悲觀情緒,影響心理健康。
PM2.5對人體的危害
1、引發呼吸道阻塞或炎癥
研究現實,PM2.5及以下的微粒,75%在肺泡內沉積,我們可以想像,眼睛里進了沙子,眼睛會發炎。呼吸系統的深處,也是一個敏感環境,細顆粒物作為異物長期停留在呼吸系統內,同樣會讓呼吸系統發炎。
2、致病微生物、化學污染物、油煙等〝搭車〞進入體內致癌
除了自己干壞事,PM2.5還像一輛輛可以自由進入呼吸系統的小車,其它治病的物質如細菌、病毒,〝搭車〞進入呼吸系統深處,造成感染。
不要以為只要遠離大魚大肉的不良飲食吸管,就能躲開心血管疾病,細顆粒物也有很多辦法誘發心血管疾病。比如,細顆粒物可以直接進入血液,誘發血栓的形成。另一個間接的方式是,細顆粒物刺激呼吸道產生炎癥后,呼吸道釋放細胞因子引起血管損傷,終導致血栓的形成。
流行病學的調查發現,城市大氣顆粒物中的多環芳烴與居民肺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相關。多環芳烴進入人體的過程中,細顆粒物扮演了順風車的角色,其中的大多數多環芳烴吸附在顆粒物的表面,尤其是直徑在5毫米以下的顆粒物上,大顆粒物上的多環芳烴很少。也就是說,空氣中PM2.5越多,我們接觸致癌物多環芳烴的機會就越多。
3、影響胎兒發育造成缺陷
今年的一些報告顯示,人類的生殖能力正在明顯下降,環境污染被認為是罪魁禍首。
來自波西米亞北部的一項調查,對接觸高濃度PM2.5的孕婦進行了研究,發現高濃度的細顆粒污染物可能會影響胎兒的發育。
更多研究發現,大氣顆粒物的濃度與早產兒、新生兒死亡率的上升,低出生體重、宮內發育遲緩,以及先天性功能缺陷具有相關性。
4、PM2.5顆粒物可通過氣血交換進入血管
2009年的一項實驗采集了北京城區大氣中的PM2.5,以人肺泡上皮細胞株為模型進行毒理作用研究。在這個實驗中,以25、50、100]200微克/毫升等不同的染毒狀況進行對比發現,隨著染毒濃度的增加,PM2.5可引起這些細胞的炎性損傷。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湖北電視臺,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