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失眠怎么辦
失眠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以春季為常見。有研究表明,這是因為春天氣候多變,影響人的情緒,容易干擾人體固有的生理功能;加之氣壓較低,易引起人腦分泌的激素紊亂,產生煩躁、抑郁、焦慮情緒,睡眠質量自然受到影響。如自身適應能力差,就容易誘發失眠。
從中醫學上講,肝屬木,喜條達,與春令升發之陽氣相應。如果不注意情志調攝,情志不遂,肝氣抑郁,肝失條達,氣郁化火,上擾心神則出現不寐。
春季失眠不怕,健康指南幫忙
1.點揉神門穴
神門穴位于腕橫紋肌尺側端,尺側屈腕肌腱的橈側凹陷處,于每日臨睡前用一拇指指端的螺紋面,點揉另一手的神門穴,換另一手的拇指,同樣點揉前手的神門穴,以感酸脹為宜,各重復30次。
2.按壓心包經
循著雙側上臂內側中線,由上向下按壓,痛點再重點按壓,每日1~2次。
3.梳頭法
用指叩法,雙手彎曲,除拇指外,余四指垂直叩擊頭皮,方向為前發際、頭頂、后頭、項部,左中右三行。每天3~5次,每次至少五分鐘。也可用梳子,方法同前。
4.揉捻耳垂
雙手拇指和食指分別捏住雙側耳垂部位,輕輕地捻揉,使之產生酸脹和疼痛的感覺,揉捻約2分鐘。
5.睡前搓涌泉穴
方法:于每日臨睡前取仰臥位,微屈小腿,以兩足心緊貼床面,做上下摩擦動作,每日30次。
中醫學認為,失眠即“不寐”,多由七情所傷,氣血陰陽失和,神不守舍而不得寐。中醫講究“天人合一”。因此,春天還應順應陽氣升發的自然規律,方可使肝氣順暢條達,“以使志生”。這就要求失眠患者學會自我調控和駕馭好情緒,遇到不愉快的事要戒怒,并及時進行宣泄,可防肝氣郁結。培養樂觀開朗的性格,多些興趣愛好,適當參加一些戶外活動。
失眠、多夢、淺睡、易醒,是處于亞健康狀態的都市人熟悉的困擾。如何進行自我調節,克服失眠的困擾呢?
一、保持樂觀、知足長樂的良好心態。對社會競爭、個人得失等有充分的認識,避免因挫折致心理失衡。
二、建立有規律的一日生活制度,保持人的正常睡-醒節律。
三、創造有利于入睡的條件反射機制。如睡前半小時洗熱水澡、泡腳、喝杯牛奶等,只要長期堅持,就會建立起"入睡條件反射"。
四、白天適度的體育鍛煉,有助于晚上的入睡。
五、養成良好的睡眠衛生習慣,如保持臥室清潔、安靜、遠離噪音、避開光線刺激等;避免睡覺前喝茶、飲酒等。
六、自我調節、自我暗示。可玩一些放松的活動,也可反復計數等,有時稍一放松,反而能加快入睡。
七、限制白天睡眠時間,除老年人白天可適當午睡或打盹片刻外,應避免午睡或打盹,否則會減少晚上的睡意及睡眠時間。
八、床就是睡覺的地方,不要在床上看書、看電視、工作。平時要堅持定時休息,晚上準時上床睡覺、早上準時起床的生活衛生習慣。
另外,對于部分較重的患者,應在醫生指導下,短期、適量地配用安眠藥或小劑量抗焦慮、抑郁劑。這樣可能會取得更快、更好的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