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運動場地的選擇
運動場地的要求是既不能太軟,也不能過硬。太軟影響踢毽子的發揮,太硬則對腿部的關節造成過度沖擊,易使踢毽者受到運動損傷。
一般來說在磚地上運動比較好。燒成的粘土磚地好于水泥磚地,水泥磚地好于大理石板地;同時,場地要有一定的防滑性,以免在運動過程中滑倒;當然,場地的選擇也應注意人身安全,應該選擇空閑的廣場,避免發生人員碰撞,造成傷害。
2、時間的選擇
一般來說,飯后或飯前半小時內,不宜踢毽子,尤其是不宜踢動作幅度較大的花樣運動。以免造成胃腸的不良反應。
運動時間的長短,可結合運動量的大小和自身的條件合理掌控,一般以運動后不出現過度疲勞為衡量標準。
3、踢毽子前一定要做好熱身運動
熱身運動的目的就是減少肌肉和韌帶的拉傷,增加肌肉和韌帶的柔韌性。熱身運動的時間一般掌握在10-15分鐘內,以“微微見汗”為標準。
切不可運動幅度或強度過大。熱身運動可通過作熱身操來完成。熱身操的內容如下(以下運動均可按四八拍作)。
(1)繞踝運動(分逆時轉,順時轉,左右互換);
(2)前屈后繃(膝關節的運動。膝關節并攏雙手放于膝關節之上,做下蹲和向后繃膝動作。);
(3)繞膝運動(分兩關節并攏繞膝和兩膝關節分合繞膝,分內繞和外繞);
(4)腰部運動(分成左旋和右旋);
(5)轉臂轉肩關節運動(前后擺臂動作,和肩關節的正轉與逆轉);
(6)水平擺臂轉腰(雙臂并攏舉成水平,用力向左后轉臂,再接作右后轉臂);
(7)壓腿運動(正壓腿、側壓腿、前屈下腰);
(8)踢腿運動(正踢、側踢,前踢、后踢);
(9)繞小腿運動(繞轉踢法的空踢練習);
(10)盤磕拐繃動作的空踢運動。
以上這些動作的編排,主要是為了熱身,同時也對踢毽子運動起到輔助練習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