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專業運動員,還是為了身體健康而進行體育運動的業余愛好者,在體育運動實踐中有一個問題是我們不能回避的,那就是運動損傷問題。運動損傷的分類有哪些呢,什么原因導致運動損傷呢,下面就隨著健康大不同欄目視頻來了解一下吧。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運動損傷的分類
1、 按受傷的組織結構分類
皮膚損傷、肌肉、肌腱損傷,關節軟骨損傷,骨及骨骺損傷,滑囊損傷,神經損傷,血管損傷,內臟損傷等
2、運動損傷按時間分類
新傷和舊傷;
3、按損傷的病程分類
急性損傷:直接或間接外力一次作用而致傷者,傷后癥狀迅速出現,病程一般較短。
慢性損傷:陳舊傷,急性損傷后因處理不當而致反復發作者;勞損傷,由于局部運動負荷量安排不當,長期負擔過重超出了組織所能承受的能力,局部過勞致傷。癥狀出現緩慢,病程遷延較長。
4、按性質分類
開放性損傷:傷后皮膚和黏膜的完整性遭到破壞,受傷組織有裂口與體表相通。如擦傷、刺傷、切傷、撕裂傷及開放性骨折等。
閉合性損傷;傷后皮膚或黏膜仍保持完整,無裂口與體表相通。例如:挫傷、關節韌帶扭傷、肌肉拉傷、閉合性骨折等。
運動損傷發生的直接原因
(一)認識不足,措施不當
首先
體育教師和體育鍛煉者對預防運動損傷的意義認識不足,思想麻痹,存在一些片面的認識,如“運動損傷難免”、“運動損傷不過是些小傷小病”,關系不大,甚至將預防運動損傷的科學態度與勇敢、頑強、拼搏的體育精神對立起來。因此,在教學中未能積極地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發生損傷后也不認真總結分析。
其次
不少男性青少年生活經驗不多,思想麻痹,缺少防傷觀念,運動中好勝心強,好奇心大,心血來潮,忘乎所以,常盲目、冒失地從事力所不及的運動動作,導致運動損傷;一些女學生在體育運動膽小、害羞、畏難,做動作時恐懼、猶豫、緊張、這些都會造成動作失敗而受傷。
(二)準備運動不足
不論在何種體育運動中,充分的準備活動是保證學生不受損傷主要手段。因此,無論是在平常的體育鍛煉還是教學、訓練中,都應充分做好準備活動,準備活動的目的是提高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性,特別是克服植物性神經的惰性。通過全身各關節、肌肉的活動,加速血液循環,使肌肉組織得到充分的血液供應,以便增強肌肉的力量和彈性,并恢復技術動作的條件反射聯系,為正式活動做好充分的準備。
(三)運動量安排不合理
長期局部負荷過大(例如單打一的鍛煉,以致超過了人體組織所能承受的能力,在這種情況下進行體育鍛煉,人體組織結構因過度摩擦、擠壓、或因過度牽拉,引起微細損傷積累,導致慢性損傷。
本期嘉賓介紹
副教授,香港中文大學體育運動科學哲學博士。現任上體傷骨科醫院副院長兼運動康復教研室主任,其研究領域集中于運動的神經肌肉控制、運動鞋的生物力學研究、體適能與健康促進等方面。其是多個國際學術組織的會員,是SCI雜志Research in Sports Medicine的編委。現主持和參與多項國家、省部級課題。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上海教育電視臺,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