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溫泉是一件很爽的事情,而且泡溫泉還有利于身體的健康,大家也都知道有很多種養生的方式,那么溫泉養生法你了解嗎?下面就隨著健康大不同欄目一起來了解一下有關溫泉養生的相關知識吧。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泡得越久,保健效果越佳嗎
泡溫泉的時間不宜過長。泡的時間能多長要看水的溫度。34℃~36℃是微溫浴,對中樞神經有抑制作用,能平緩情緒;37℃~38℃是溫浴,能緩解血管痙攣、促進血液循環、消除皮膚緊張;39℃~42℃是高溫浴,能改善血液循環、增進新陳代謝。
泡溫泉的時間以每次10~20分鐘為宜,若是34℃~36℃的微溫浴時間可稍長些,高溫浴就絕對不宜超長。
因溫泉成分不同,在浴中的時間長短亦應有差異。如果溫泉的主要成分為碳酸,應防止過多吸入碳酸氣,引起不良反應,故應隔日進浴一次或連浴2日休息1日,每次8~15分鐘。
怎么泡溫泉療效更好
洗凈身體:入浴前都應先將身體沖洗干凈,并注意避免水溫太燙。在清洗時,要記得遠離浴池并將身體放低,不要讓污水濺到池子里。
冷熱交替法:猶如三溫暖,能促進循環、增強體力。若要嘗試三溫暖式溫泉,泡完溫泉可先至蒸氣,讓水蒸氣稀釋身上的硫磺后,再進入桑拿房;而進入桑拿房時,不妨用干凈毛巾覆蓋雙眼,避免汗液將身上的礦物質帶入眼睛。醫師提醒,泡完溫泉后,千萬別直接進桑拿房,否則溫泉中的硫磺及礦物質可能因附著于眼球表面,而導致角膜破皮、發炎。 泡完溫泉就進入桑拿房,因桑拿房溫度高,淚液會被快速蒸發,眼睛將失去排除臟物的功能,容易繁殖細菌。
瀑布浴:藉水壓沖擊,可活絡筋骨,達到治療酸痛的效果。但請避免與泉水成直角直接沖擊,以斜角舒緩水壓并以毛巾敷于患部為宜。
半身浴法:臟以下部位浸泡于溫泉中,可調整體溫,平衡內分泌的平衡。
泡前注意
1.泡湯之前,應取下佩戴的金屬飾品,否則會與溫泉里的礦物質產生化學反應,造成佩飾變色。
2.空腹或太飽時請勿入浴, 以免出現頭暈、嘔吐、消化不良、疲倦等癥狀。
3.高血壓和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在規則服藥或經醫生允許的前提下,可以泡溫泉,但以每次不超過20分鐘為宜。并注意:入水前,先用溫泉緩慢的擦拭身體,待適應后再進入,以免影響血管正常收縮;出水時,緩慢起身,以防因血管擴張、血壓下降導致頭昏眼花而跌倒,誘發腦中風或心肌梗塞。
4.癌癥、白血病患者,不宜泡溫泉,以防刺激新陳代謝,加速身體衰弱。
5.糖尿病患者在血糖控制較好、體征比較穩定的情況下,可以泡溫泉。如果血糖不穩定,會因為在溫泉中容易出汗,造成脫水,引起血糖變化。此外,大多數糖尿病患者,都伴有周圍神經病變,手掌、腳掌感覺異常,溫度敏感度較差,容易因為長久浸泡造成燙傷而不知。
6.皮膚有傷口、潰爛或霉菌感染如香港腳、濕疹的患者,都不適合泡溫泉,以免污染水質,引起傷口惡化。過敏性皮膚疾病患者也不適合浸泡在高溫的泉水中,以免由于加速皮膚水分蒸發、破壞皮膚保護層而引發蕁麻疹。
本期嘉賓介紹
女,岳陽醫院老年科副主任醫師,擅長動脈硬化相關的老年病及眩暈、失眠、老寒腿。擅長: 中西醫結合治療老年病,動脈硬化引起的眩暈、胸悶、心悸、下肢乏力等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上海教育電視臺,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