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葫蘆:研究顯示零食類所含高,平均達到每公斤680微克,其次是蔬菜及其制品,平均每公斤含53微克。炒菜時間越長、溫度越高,蔬菜釋放出的丙烯酰胺就越多,加入食用油炒和干炒的檢測結果無異。
西葫蘆高溫加熱后釋放出的丙烯酰胺多,平均每公斤高達360微克,僅低于零食類的薯片(680微克)和炸薯條(390微克)。
茄子
性味甘、涼,有散血止痛、利尿解毒等功效。主含龍葵堿,其含量以紫皮茄為多,動物實驗證明,此物質可抑制消化系統癌癥。
蘿卜
有清解,利尿,消炎,化痰止咳等功效、蘿卜含抗癌物吲哚,實驗表明可減少動物腫瘤的生長。老中醫特別推崇蘿卜,希望大家多食蘿卜少渴酒。食肉須加用蘿卜,不但能防病治病,同時有防治癌癥的作用,近年發現鋅元素有很強的抗癌活性,而鋅在蘿卜中含量較高。
甘藍(卷心菜)
性味甘、平,有補骨髓,利關節,壯筋骨,益臟器和清熱痛等功效。目前已知其中所含的成分吲哚-3-乙醛及黃酮類化合物,都可誘導肝臟中蕓烴羥化酶活性提高54倍,使小腸粘膜此酶活性提高30倍,預示著抗癌力顯著增強;有研究發現本品能降低胃癌、結腸癌及直腸癌的發病機會。
炒蔬菜注意事項 方法不對容易致癌
1、炒菜后不刷鍋接著炒
很多人為了省事或看鍋比較干凈,往往第一道菜炒完后直接就炒下一道。然而,看似干凈的鍋表面會附著油脂和食物殘渣,當再次高溫加熱時,可能產生苯并芘等致癌物。因此,建議大家每炒完一道菜都要將鍋認真清洗干凈后再炒下一道,這樣不僅減少了有害物質的產生,還能防止上一次炒菜的調味料和殘渣影響下一道菜的口感和賣相。
2、油冒煙時才下鍋
等到油鍋冒煙,這樣的油溫往往已經達到200℃以上,此時才把菜下鍋的話,產生的致癌物會增加癌癥風險。這種條件下,蔬菜中的很多營養素也被破壞了。此外,油在這種溫度下,不僅其中所含的脂溶性維生素受到破壞,而且其中人體中必需脂肪酸也受到氧化破壞,降低了油的營養價值。烹調時,應控制油溫在150℃~180℃左右。簡單的方法是,把竹筷子插入油中,當其四周冒出許多小氣泡時,就表示溫度夠熱可以下鍋了。
3、蔬菜切的太薄、炒糊了
我們在炒蔬菜的時候,尤其注意在炒西葫蘆的時候,不要切的太薄,不要火太大將蔬菜炒糊了,如果炒糊了的話,這種蔬菜吃了容易致癌。
4、剩下油炸的油仍用來炒菜
很多人不舍得扔油炸過的油,還會用來高溫炒菜或油炸。但這種做法非常不可取,因為油經過高溫加熱會產生反式脂肪酸和有毒的油脂氧化產物,當繼續使用這種油高溫烹調時,致癌物產量會急劇增加。這類油應該避免高溫加熱,可用來做燉菜或者花卷等面點。
5、炒完菜馬上就關油煙機
炒菜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有害物質,而油煙機在排除廢氣方面起了非常大的作用。有的人喜歡炒菜結束后,立馬關掉油煙機。事實上,油煙機排除廢氣也是需要時間的,當炒菜結束后仍有未排干凈的廢氣殘留在廚房。炒完菜后,不妨讓油煙機繼續運轉3—5分鐘,確保有害氣體完全排出。另外,炒菜時盡量關上廚房門,將窗戶打開,這樣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減少有害物質在廚房內的殘留。
總結:不少人看完這篇文章,擔心蔬菜會致癌,往往就不敢吃蔬菜,其實,蔬菜致癌是因為炒菜的時候炒糊了,才會出現致癌物,或者是吃了沒有炒熟的蔬菜也會導致致癌物的產生,因此,在食用容易致癌的蔬菜時,一定要要注意方法,像蕨菜這種容易致癌的蔬菜,好少吃或者不要吃,為了身體健康,在飲食方面一定要多加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