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肉,相對豬肉,更受人們的歡迎,而且現在市面上的一些小吃、美食,多采用雞肉做成。尤其是兒童會更是炸雞腿、雞肉漢堡的忠實熱愛的者。
不過,不管是家長還是老人,都盡量不讓孩子吃這些食物,不僅僅是因為熱量過高,還因為其中殘留了的激素、藥物。
雞,45天真的能長大嗎?
答案是:真的!
一種名為白羽雞的品種,早來自于美國的,它的特點是羽毛白色,有較大塊雞肉,生長速度快,可以滿足人類對雞肉的消費。
白羽雞的生長分為4個階段,分別是育雛前期、育雛后期、仔雞中期、仔雞后期,而仔雞后期指的是38天至出欄的期間。此時白羽雞的體重迅速增加,脂肪佳沉淀時期。
所以到了45天后,白羽雞確實可以上市銷售。
據有關數據顯示,在中國,有一半的雞肉屬于白羽雞,而在美國則90%以上屬于白羽雞。白羽雞在全世界范圍內都是大量存在的,所以也是可以放心食用的。
那么,為什么說45天出來的雞又不能吃呢?
因為白羽雞長得快,很容易生病,在飼養中也會給雞喂藥,包括獸用抗生素,不過這些藥是符合國家規定的,在出欄一周之前必須停藥。
但是,養殖戶為了追求利益的大化,雞棚小、通風差、環境差,這樣死亡率便會提高,為了降低死亡率,養殖戶會給雞大量的喂藥。
這些藥物主要以抗生素為主,至少食用多達18種的抗生素。其中包括利巴韋林,這種是禁止使用在動物體內的藥物。
而在育雛后期,也就是二十多天的時候,白羽雞容易生病,隨著抗生素的使用,雞也產生了耐藥性,為了讓雞長得快,此時便會采用激素喂養。如被禁止獸用的地塞米松。
后,國家雖然規定出欄前一周要停藥,但是養殖戶為了降低死亡率,卻沒有這么做,終導致45天出欄的白羽雞成為“藥雞”。
“藥雞”的危害
“藥雞”體內會殘留的抗生素和激素會嚴重損害人體健康,如肥胖、內分泌失調、腸道細菌群失調、耐藥性、兒童性早熟等等。
白羽雞和土雞的營養差別大嗎?
如果是正常出欄的白羽雞,在營養上與土雞沒有太大差別,土雞的脂肪含量比白羽雞高1%左右,但是白羽雞在維生素和礦物質上,略高于土雞。
不過,二者口感不同,土雞味道更鮮美,白羽雞肉質更嫩。不過為了安全起見,老人通常建議食用土雞。
本篇文章版權歸三九養生堂所有,未經許可,謝絕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