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油鹽較多的菜
黑乎乎的醬油,同時泛著亮亮的油花,滿目皆是。固然這種蓋澆飯吃得香,開胃下飯,但同時也可能造成鹽和脂肪攝入量超標,尤其不適合肥胖和高血壓人群食用,對于健康人來說,也應減少吃此類蓋澆飯的次數(shù)。
在這個忙碌的社會,越來越多人選擇遠離充滿油煙的廚房,在餐館里解決“口腹之欲”,特別是現(xiàn)在冬天要來到了,很多朋友都喜歡到飯店吃火鍋喝啤酒,我也喜歡去吃的暢快喝的爽快。可是,食物光鮮的外表下,又隱藏著哪些不能說的秘密?下面為大家一一揭開。
秘密一:滋補湯基本沒營養(yǎng)
“說現(xiàn)在餐館里的滋補湯九成九都是假的,一點兒也不夸張。”中國烹飪大師、中國烹飪協(xié)會名廚專業(yè)委員會委員、北京烹飪協(xié)會副秘書長石萬榮表示,別看菜單上寫著天麻、當歸、乳鴿、甲魚等補品,再配上少則58元、68元,多則幾百元的高價,里面卻基本沒營養(yǎng)。
其實,現(xiàn)在市面上名目繁多的湯都是先用便宜的大棒骨熬制成湯底,再加入事先煮好的豬蹄、乳鴿,出鍋前加入 黨參、當歸等氣味重的中藥來掩蓋豬骨的腥味。
此外,有些店家力推的熬制幾天的湯其中也有許多問題,因為從營養(yǎng)學角度來說,湯煲得太久反而營養(yǎng)盡失,湯中的脂肪和嘌呤含量也會大大增加,所以人氣美食提醒大家,在餐館就餐時,不妨點現(xiàn)做的西湖牛肉羹、豆腐湯、西紅柿雞蛋湯等家常湯。若是宴請,也可以點銀耳羹等,反而更健康。
秘密二:活魚活蝦走過場死魚死蝦全上桌
一桌菜里,提檔次的就是魚蝦等海鮮。點餐后,總有服務員拿網(wǎng)兜撈出一條活蹦亂跳的魚,讓顧客過目。可是,真正上桌的,還是你看到的那條魚嗎?
其實在很多餐館,那幾條活蹦亂跳的魚就是展示品,上桌的都是死魚死蝦。因為在一般的餐館,海鮮類的流水量并不會太大,但是又必須有鮮活的撐門面,那些剩下的死魚,就被不知不覺換上了飯桌。
其實,這些活魚活蝦其實很容易辨認。一般來說,魚眼突出、魚肉有彈性、表皮完整的大多是鮮魚。有些鮮魚在蒸制過程中肉會裂開,這也是新鮮的標志。鮮蝦的尾巴是張開的,頭是黑色的,一眼就可以辨認。
總體來說,想吃新鮮的海鮮,好選擇專賣海鮮的酒樓或人流量大的餐館,在這些地方水產品流動快,吃到不新鮮的概率要低。
秘密三:海鮮賣的全是水
說起現(xiàn)在餐館賣海鮮短斤缺兩的問題,許多銷 售商都是直言不諱:一般來說,買一斤能給夠八兩就不錯了。有些不地道的餐館,說是一斤其實也就五六兩。
其實,海鮮的利潤并不像大家想的那樣高,據(jù)記者了解,酒樓賣388元一斤的龍蝦,很可能進貨價就要200多元,再加上租金和人工成本,賣388都未必有得賺,所以只能在秤上做文章。300多一斤的龍蝦,短一兩就是30多,而且,這部分可都是純利潤。
宴請時點海鮮是為了檔次,一般人也不好意思計較分量,而餐館就是抓 住消費者的這種心理,才敢堂而皇之地短斤缺兩。自家人如果想吃海鮮,可以點按個收費的,比如扇貝、大蝦等,價錢比較透 明。
如果有條件,還是自己買回家做比較好,畢竟去水產批發(fā)市場可以挑到鮮活的,而且可以自己帶個彈簧秤,保證分量。
秘密四:“秀色”并不“可餐”
自己在家炒肉時,無論廚藝多好,牛肉炒后就是褐色的,豬里脊就是灰白色的。這是因為,加熱后,肉中的“血紅素”被氧化,就會變成褐色或淺灰褐色。可為什么一些餐館中的肉菜顏色鮮艷呢?
據(jù)記者了解,許多餐館中的肉使用了發(fā)色劑—亞硝酸鹽。根據(jù)國 家標準規(guī)定,亞硝酸鹽可用于火腿腸等熟食制品中,但對于餐館用來炒菜并沒有限制。
因此,餐館在炒肉菜前,會對肉制品“潤色”,這樣炒出來的肉質鮮 嫩,顏色也很好看。
有一些餐館制 作的“三黃雞”也會加入色素,讓肉看起來更黃。還有一些涼菜,像海帶、海白菜、貢菜等,也是加了相應的合成色素,看上去更加新鮮漂亮。
在這里給大家支一招,就是出去吃飯您切記:廚師做出的菜可能比你做的好吃,但食物的顏色是我們無法改變。
如果你點的菜肴過于鮮亮,那就很可能是“化妝”過的。現(xiàn)在很多菜譜都帶圖片,那些看起來過于鮮艷的菜,還是少點為妙。
秘密五:瓶裝飲料合算
很多人覺得:平時五六塊錢的飲料一進餐館,身價至少得漲到10塊錢,點起來有點虧。其實并不是這樣,可樂、橙汁等飲料的價格,大家在超市都能看到。雖說到餐館里漲了價,但其實是劃算的。餐館的真正暴利來自于鮮榨果汁,這些都是香精勾兌出來的。
一個半個水果,加上增稠劑、果味香精,再倒入純凈水,放入榨汁機攪勻,就是以假亂真的鮮榨果汁。
而在餐館里,點瓶裝飲料是性價比高的。出于健康考慮,還可以點零熱量的茶水。
所以如果大家下館子,可以選擇多點些“簡單”的菜。如果原料只有一兩種,不超過三種,那么其中就很難混入不新鮮的了。
結語:以后大家在下館子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這些問題,不要輕易被餐館給蒙騙了。其實大家有條件的好還是在家吃,因為外面的衛(wèi)生實在讓人難以放心,花了錢還賠了健康,這樣不是得不償失嗎,因此大家還是盡量在家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