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是一年中冷的節氣之一,關節痛、頸椎病甚至是心腦血管疾病都處于高發期,在起居上一定要注意保暖。天氣寒冷。此時容易保暖是第一要務,尤其是對肩頸部、腳部等易受涼的部位要倍加呵護。對于老人家,還應注意室內通風,外出注意保暖,防止呼吸道疾病、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
2、適當鍛煉
小寒節氣正處于“三九”寒天,是一年中氣候冷的時段。此時正是人們加強身體鍛煉、提高身體素質的大好時機。
尤其對于未成年人,適當的戶外體育鍛煉對提高其耐寒力和免疫力都非常有幫助,這也是“若讓小兒安,需帶三分饑和寒”的體現。小寒鍛煉,無論小孩、中老年人還是身體強健的人,也要講究一下鍛煉的方式和方法。可每周參加2~3次的健身運動,如游泳、打網球、打保齡球等。日常生活中要經常散步、慢跑、做操等。
3、合理進補
小寒節氣后養腎陽仍要合理進補,及時補充氣血津液,抵御嚴寒侵襲,又能使來年少生疾病。小寒進補時應食補、藥補相結合,以溫補為宜。常用補藥有人參、黃芪、阿膠、冬蟲夏草、首烏、枸杞、當歸等;食補常選擇羊肉、豬肉、雞肉、鴨肉、鱔魚、甲魚、鲅魚和海蝦等;水果有杏子、桃子、大棗、桂圓、荔枝、木瓜、櫻桃、山楂等;其他食物如核桃仁、大棗、龍眼肉、芝麻、山藥、蓮子、百合、栗子等。
4、曬太陽、睡好覺
小寒的低溫狀態,人體容易產生情緒抑郁、懶散昏睡、昏昏沉沉的情況,部分人年復一年地出現這個問題,這是因為寒冷使身體的新陳代謝和生理功能處于抑制和降低的狀態,血液循環變慢、腦部供血不足造成的。
針對這種情況,可以通過曬太陽來緩解。充足的陽光可以使人獲得精神上的安寧,陽光可以讓人很快從緊張、激動、焦慮、抑郁中擺脫出來,心情得到舒展。更有養生人士認為冬季的陽光可以作為“養生”的重要部分——稱為“光養生”,早晨10:00到下午2:00之間的陽光好,每次可以曬20—30分鐘。
除了曬太陽補陽氣,睡好子午覺可起到事半功倍。中醫古籍《黃帝內經》中曰:“陽氣盡則臥,陰氣盡則寤”。說明睡眠與醒寤是陰陽交替的結果。子時是一天中陰氣重的時候,這個時候休息,能養陰,睡眠效果好,而且睡眠質量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子時也是中醫的經脈運行到肝、膽的時間,養肝的時間應該熟睡。午時(11點~13點)“合陽”時間則要小寐,休息30分鐘左右即可,多不要超過1小時。即使不能夠睡覺,也應“入靜”,使身體得以平衡過渡,提神醒腦、補充精力。
結語:上文已經為大家介紹了小寒注意事項,我們現在應該知道到了小寒的時候怎么做身體更健康了。在小寒的時候大家需要注意做好身體保暖,注意自己的飲食和起居習慣,生活中要適當的運動,這樣對我們的身體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