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防中風
據報道,70%以上的中風患者多是在冬季發病,因此小寒時節更要注意,天氣寒冷,人體受寒刺激后全身毛細血管收縮,血循環外周阻力加大,容易引起血壓升高,導致血栓形成,終引發中風。小寒時節,患有高血壓及心腦血管疾病的老人一定要注意身體健康狀況,如果發現眩暈、頭痛、肢體麻木等情況,要及時就醫。
4、防心臟病
冬季是心臟病高發的季節,寒冷地區溫度每降低1度,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就增加1%。天氣寒冷,心臟為了維持全身的熱量而更加賣力的工作,心臟工作負荷隨之增大。因此,冬季要注意養心,要做到心境平靜,特別是高血壓的老人,更應注意對情緒的調節。樂觀的情緒能促使體內的氣血運行通暢,保證臟腑功能的正常。
5、防關節痛
冬季本身就容易導致有關節炎的老年人疼痛感加重,而小寒時節,我國大多地區會處在大雪紛飛的時節,因此除了注意關節部位特別保暖還要防濕寒,避免長時間在寒冷環境下,盡量減少關節過多的活動。
老年人,想要安全過小寒,除了謹防以上5種疾病,還要注意養生。小寒時節,萬物斂藏,小寒養生也要順應自然,以“藏“為主,使精氣內聚,以潤五臟。
冰戲
我國北方各省,人冬之后天寒地訴,冰期十分長久,動輒從十一月起,直到次年四月。春冬之間,河面結冰厚實,冰上行走皆用爬犁。爬犁或由馬拉,或由狗牽,或由乘坐的人手持木桿如撐船般劃動,推動前行。冰面特厚的地區,大多設有冰床,供行人玩耍,也有穿冰鞋在冰面競走的,古代稱為冰戲。《宋史》有:“故事齋宿,幸后苑,作冰戲。”《欽定日下舊聞考》中記載有:“西華門之西為西苑,榜曰西苑門,入門為太液池,冬月則陳冰嬉,習勞行賞。”《倚晴閣雜抄》中關于北平舊時風俗,寫有:“明時,積水潭嘗有好事者,聯十余床,攜都籃酒具,鋪截銳其上,轟飲冰凌中,亦足樂也。”
臘祭
“小寒”是臘月的節氣,由于古人會在十二月份舉行合祀眾神的臘祭,因此把臘祭所在的十二月叫臘月。臘的木義是“接”,取新舊交接之意。臘祭為我國古代祭祀習俗之一,遠在先秦時期就已形成。漢應劫《風俗通。義》云:
“臘者,獵也,言田獵取獸以祀其祖先也。或曰臘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報功也。”
“臘祭”含意取其有三,一是表示不忘記自己及其家族的本源,表達對祖先的崇敬與懷念。二是祭百神,感謝他們一年來為農業所作出的貢獻。三是人們終歲勞苦,此時農事己息,借此游樂一番。自周代以后,“臘祭”之俗歷代沿習,從天子、諸侯到平民百姓,人人都不例外。
尋梅
此時臘梅已開,紅梅含苞待放,這時候正是踏雪尋梅冬游的好時候,挑選有梅花的絕佳風景地,細細賞玩,鼻中有孤雅幽香,神智也會為之清爽振奮。
結語:剛剛介紹了小寒吃什么,小寒節氣氣候寒冷,我們應該多吃一些可以防寒的食物。上面也有說道小寒怎么養生,這時我們要注意保暖,預防一些疾病的出現,還有平時要注意休息,不要過度勞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