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腎淀粉樣變性
一般治療
小兒腎淀粉樣變性西醫治療
一、治療
淀粉樣變的病因復雜,原發病較多,對于不同原因引起的淀粉樣變以及淀粉樣變累及重要臟器程度的不同,治療原則也應有所區別。去除病因及治療基礎原發病殊為重要。
1、AL型腎淀粉樣變的治療
原先的治療原則主要是對癥,現在的研究則著重于抑制或去除異常免疫球蛋白,以達到抑制淀粉樣纖維形成之目的。因AL蛋白由漿細胞生成,故目前主要是使用免疫抑制劑,一般認為環磷酰胺、苯丁酸氮芥、美法侖對緩解骨髓瘤有效,可使生命延長。單用腎上腺皮質激素不僅無明顯效果,相反可使腎臟損害加重。有人主張使用青霉胺、秋水仙堿、二甲基亞砜、美法侖(左旋苯丙氨酸氮芥),確切療效有待進一步研究。近年對激素、美法侖及秋水仙堿的研究較多。
2、非AL型腎淀粉樣變的治療
AL型以外的腎淀粉樣蛋白引起的淀粉樣變,治療原發疾病如結核、慢性感染等,常可使臨床癥狀好轉。近年對炎癥性腸病并發腎淀粉樣變治療的研究有零星報道。Kullmann等報道1例54歲的克羅恩病患者,以腎病綜合征為首發癥狀,給予硫唑嘌呤免疫治療不僅腎功能惡化,而且尿蛋白也不減少,然后發生了腎性高血壓。Menges等報道,一位20歲的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繼發腎臟淀粉樣變,表現有腎病綜合征,全身水腫,在潰瘍性結腸炎常規治療的基礎上,使用小劑量秋水仙堿后,尿蛋白從10g/d下降到3g/d左右,全身水腫完全消除。
3、腎淀粉樣變發生急進性腎小球腎炎的治療
腎淀粉樣變發生急進性腎小球腎炎的治療與原發性。腎小球疾病急進性腎小球腎炎類似,早期診斷并及時治療至關重要,主要治療措施也是激素沖擊治療、免疫抑制劑沖擊治療及血漿置換等。 Watanabe等報道1例47歲女性患者患類風濕性關節炎20年后發生腎臟淀粉樣變,表現為腎病綜合征及急進性腎小球腎炎,血清淀粉樣A蛋白濃度為83、9mg/ml,抗核抗體陽性,但抗白細胞胞漿抗體、循環免疫復合物及抗腎小球基膜抗體均陰性,腎臟組織檢查顯示嚴重壞死性新月體腎炎伴AA型淀粉樣纖維沉積。在透析治療期間給予皮質激素沖擊治療,并頻繁進行血漿置換,臨床癥狀迅速好轉。報道者認為對該患者進行血漿置換療法不僅有助于清除自身抗體,而且亦有助于清除參與血管炎及腎小球炎癥反應的細胞因子,而皮質激素則可以抑制浸潤的細胞產生炎癥細胞因子。 Moroni等報道3例淀粉樣變患者病程中發生急進性腎小球腎炎,病理檢查發現腎臟大量新月體形成與腎臟淀粉樣變重疊。在甲潑尼龍沖擊治療的基礎上,給予免疫抑制劑及皮質激素口服制劑。2例患者獲得部分腎功能恢復;另1例患者因為骨關節發生化膿性感染于開始治療后的數天內停止激素治療,腎功能繼續惡化,最后進行血液透析治療。他們認為,在腎臟淀粉樣變的基礎上可以重疊毛細血管外腎小球腎炎,對這類患者早期診斷后及時治療仍可獲得某種程度的臨床緩解。
4、淀粉樣變并發出血及血栓形成的治療
某些AL型淀粉樣變患者可發生出血傾向,與淀粉樣物質在血管壁沉積破壞血管壁、凝血機能下降[繼發性凝血因子X減少、循環肝素樣抗凝物質(circulating heparin-like anticoagulants)增多]及纖維蛋白溶解功能亢進有關。繼發性凝血因子X減少可能是由于該因子被沉積于組織中的淀粉樣纖維非特異性吸附所致。血漿輸注可以暫時緩解特發性淀粉樣變患者的凝血功能,但維持時間較短。最近,Beardell等研究提示血漿置換可以有效而較持久地改善淀粉樣變繼發性凝血因子X減少患者的凝血功能。淀粉樣變繼發血管栓塞性并發癥時,全身給予抗凝治療有效。
5、對癥治療
(1)腎病綜合征:呈腎病綜合征表現時,可予以利尿劑,高蛋白飲食。
(2)腎靜脈血栓:合并腎靜脈血栓時,應避免血容量的減步和脫水。腎上腺皮質激素的效果有待證明,其副作用和合并癥亦需考慮,但是作為治療本病征原發疾患,腎移植前的處置及合并腎上腺皮質功能不全時仍應給予。當出現腎功能不全時,按一般腎功能不全的療法進行治療。
(3)腎功能衰竭:腎功能衰竭時可進行血液凈化透析治療及腎移植術,出現腎功能不全患者可考慮用此方法,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原發病或致淀粉樣變因素不除,移植腎同樣可發生淀粉樣變。慢性腎功能衰竭維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血液β2微球蛋白的清除率低,長期高β2微球蛋白血癥,可并發血液透析相關性淀粉樣變。使用高相容性高流量透析對β2微球蛋白的清除率及吸附率高于普通血液透析。
6、特殊療法
對家族性地中海熱可用秋水仙堿較長期地(2~3年)預防性治療,可以降低其發作次數,1、2~1、8mg/(kg?d),分2~3次靜脈緩慢滴注,可用25%葡萄糖在生理鹽水40ml稀釋。發作次數減少后還要繼續給藥,每天維持量為0、6mg。由于本藥除了可引起短暫腹瀉外,還可使常染色體畸變,精子缺乏,骨髓抑制及精神抑郁癥,故應慎用。本療法只用于活動量顯著受限的病兒。此外用二甲亞楓(Dimethylsulfoxide)治療已有取得臨床癥狀及腎功能改善的報道。
二、預后
本病征預后不良,有待新療法對預后有所改觀。生存期與原發病及重要臟器(心臟、胃腸道、神經系統及腎臟)受累的程度有關。
Rajkumar等的研究結果提示,原發性淀粉樣變伴神經系統損害的患者,進行性淀粉樣變是引起這些患者死亡的最常見原因,血清白蛋白濃度較高(>30g/L)的患者存活時間較長,現有的治療措施不能改善其預后。
一般認為,AL型淀粉樣變患者伴有心功能或腎功能衰竭者預后最差。但Goldsmith等報道1例46歲的男性患者,腎臟AL型淀粉樣變表現為嚴重的腎病綜合征,存活時間達21年以上。該患者在確診后先接受強化化療,發病10年后進入終末期腎衰竭,然后成功地接受了尸體腎移植,腎存活達10年以上,仍無顯著腎臟及系統性淀粉樣變的表現。 Jadoul等報道1例患者在成功地進行了腎臟移植10年后,其腕部淀粉樣變的病理變化仍無顯著改善。提示透析相關性淀粉樣變即使在成功地進行腎臟移植后,原先形成的淀粉樣病變也不易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