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尿崩癥
一般治療
一、治療
1.激素替代治療
病人已基本不能分泌釋放AVP,即完全性尿崩癥時,需激素替代治療。由于尿崩癥一般為終生疾病,需長期用藥,其中以去氨加壓素(DDAVP)為最佳,國內已推廣使用口服片。
(1)垂體后葉素水劑:
常用劑量為5~10U,皮下注射。作用時間為3~6h。因作用時間短,目前是圍術期和意識不清的病人采用及試驗時用。長期用藥每天需注射3~4次,很不方便。
(2) 垂體后葉粉鼻吸入劑(尿崩停):
鼻腔內涂抹或吸入,每次劑量30~40mg,作用時間5~8h。缺點是長期使用使鼻黏膜萎縮而失效,且帶來鼻黏膜萎縮造成的痛苦,不宜長期使用,可作為旅游、出差時短期使用。
(3)賴氨酸加壓素:
是人工合成劑,用于鼻腔噴霧,作用時間為4~5h。缺點同垂體后葉粉鼻吸入劑(尿崩停)。
(4)油劑鞣酸加壓素(長效垂體后葉粉鼻吸入劑(尿崩停):
為混懸劑,應用前搖勻,天冷時應先加溫,深部肌肉注射,一次注射0.1~0.5ml(100mg/5ml),根據量多少抗利尿作用可持續1~5天。開始治療時須以小量開始(0.05~0.1ml),以后漸增至需要量。通常每周用藥2次。缺點是吸收困難,易形成注射部位硬結,或吸收不規則。另外,初注射后2~3天,可有頭痛、惡心、厭食、嗜睡或煩躁,為過度水潴留引起的水中毒癥狀。有些病人多飲已成習慣,用藥期間仍大量飲水,也容易引起水中毒。敏感病人有腹痛、面色蒼白、血壓增高等血管加壓反應。部分病人可出現皮疹等過敏反應,需停用。
(5)最理想的治療是醋酸去氨加壓素(desmopressin acetate,DDAVP):
是合成的加壓素同類物的水劑藥物,滴鼻應用,劑量有很大的個體差異,每天5~20pg滴鼻。抗利尿作用維持12h或更長。國內已有口服去氨加壓素(DDAVP)片劑,商品名為彌凝,治療中劑量須個體化??诜谑褂?、攜帶、儲存上均較鼻噴霧劑和注射劑方便。去氨加壓素(DDAVP)是天然的人精氨酸抗利尿素N端1位的半脫氨酸去氨增加了抗利尿活性近3倍,以右旋精氨酸代替了8位的左旋精氨酸,使血管加壓作用降低400~800倍,且在血內穩定性加強,抗利尿作用時間延長,因此抗利尿效果明顯提高而實際上已無血管加壓作用,長期用藥副作用減少。開始治療后須定期監測血漿滲透壓,開始為每1~2周1次,以后每3個月1次,以便觀察所用劑量是否合適。該藥副作用極少,據報道可出現輕度和短暫胃腸道不適。
2.非激素類抗利尿藥物治療
中樞性尿崩癥病人輕癥的,即部分性尿崩癥還有些殘剩的AVP釋放,能對幾種非激素制劑有治療反應。
(1)氯磺丙脲(為口服降糖藥)刺激AVP從腦神經垂體釋放,增加腎小管對AVP的敏感性而使尿液濃縮,故可用于尚可分泌部分ADH的患者,劑量為0.2~0.5g/d,1次/d,有足夠的抗利尿效應。因其作用長達24h,有造成低血糖的可能,尤其在年老病人,心腎功能衰竭者作用時間延長。近年國內使用者減少。
(2) 氯貝丁酯(安妥明)有刺激AVP分泌的作用,亦可用于部分性中樞性尿崩癥,劑量為1.0~2.0g/d,作用時間持續24h,常有持久的抗利尿作用。有些病例,和氯磺丙脲合用,可能導致水調節的完全恢復,滿意控制多尿癥狀。副作用為可引起消化不良、腹部脹氣、肌痛及肝損害。
(3) 卡馬西平(酰胺咪嗪)可刺激AVP釋放產生抗利尿作用,有效劑量400~600mg/d。但本藥長期使用可發生肝損害、血象抑制、頭痛等不良反應,未廣泛使用。連續用藥時間不宜過長。
(4) 氫氯噻嗪(雙氫克尿塞)是腎性尿崩癥惟一有效的藥物,其作用是排鈉而使鈉耗竭,當鈉耗竭后使腎小球濾過率降低,并伴有腎單位近端部分液體重吸收加強,于是進入髓袢升支的Na減少,結果稀釋尿液的能力減弱。因此,用氫氯噻嗪(雙氫克尿塞)治療腎性尿崩癥必須限制鈉的攝入,否則將失去作用。一部分中樞性尿崩癥病人用氫氯噻嗪(雙氫克尿塞)也有效。劑量為75~150mg/d,分次給藥,作用持續24h。連續使用2~3周后,作用明顯減弱,停藥2~3周后再使用仍然有效。有低鈉低鉀的副作用。
總之,以上藥物治療中樞性尿崩癥均不夠理想,某些病例對上述一種藥無效時,可聯合用藥而奏效。
3.病因及其他治療
腎性尿崩癥治療,如可能可進行原發病治療。氫氯噻嗪(雙氫克尿塞)是腎性尿崩癥惟一有臨床療效的藥物,飲食限鹽,維持于輕度低鈉狀態。
習慣性多飲經逐步主動限水,1~4月內可恢復。一些精神性多飲、精神病病人或口渴感異常病人,需堅持主動限制水攝入,并尋找有無藥物的影響、治療可能存在的中樞病變。
引起中樞性尿崩癥的病因也應給予相應治療,例如,鞍區生殖細胞瘤、組織細胞增生病變,鞍區外照射放射治療常有非常滿意的病變緩解效果,影像學檢查,放療療程未結束時可能病變已消失,且可能多年不復發。雖然放療和手術不能治療尿崩癥,但可延長生命,或臨床治愈鞍區腫瘤,保護勞動力。
4.擇優方案
(1)護理:
飲食宜限鈉、咖啡、茶類,并補充適當營養,如糖、蛋白質與多種維生素,主動限水,量出為入。
(2)積極治療原發?。?/strong>
如手術、放療治療垂體-下丘腦區的腫瘤、增生性病變,積極糾正低血鉀、高血鈣等。
(3)對于完全性尿崩癥者:
終生激素替代治療,以去氨加壓素(DDAVP)(是人工合成的AVP的類似物)口服片為最佳。使用加壓素制劑,嚴格控制劑量。劑量應個別化,以防水中毒。治療一階段后,停藥觀察,既可了解病情,又能防止水中毒。作用過程中可能發生無菌性膿腫和變態反應。
(4)部分性尿崩癥患者:
給予非激素類抗利尿藥物口服,氯磺丙脲、氯貝丁酯(安妥明)、氫氯噻嗪(雙氫克尿噻)等均有一定的療效,但也各有不足。必要時部分病例可聯合用藥。
(5)腎性尿崩癥患者:
由藥物引起或代謝紊亂所致尿崩癥,只要停用藥物,糾正代謝紊亂,可以恢復正常。家族性尿崩癥治療相對困難。飲食限鹽,以保持輕度低鈉狀態,口服氫氯噻嗪(雙氫克尿塞),應用前列腺合成酶抑制劑,如吲哚美辛(消炎痛),上述治療,可將尿量減少80%。
(6)原發性煩渴病人:
限水同時,睡前小劑量去氨加壓素(DDAVP)或賴氨酸加壓素以減少夜尿,保證睡眠,嚴格調整劑量,使抗利尿作用不持續至次日,以免發生水中毒。
(7)有頭顱外傷;
顱腦及垂體圍術期的病人,嚴密監測水、電解質平衡的基礎上,補充液體,除非嚴重多尿(大于250ml/h),或昏睡、渴感障礙。早期一般不用加壓素制劑。該型病人加壓素制劑劑量用最小量,其次用藥應在第1次加壓素制劑作用消失,病人出現多尿數小時之后,可防止水中毒發生,有利于興奮內源性加壓素分泌。此型尿崩癥可由于神經軸突末梢與毛細血管的聯系從新建立而緩解恢復,多發生于第1年,各別病人可在術后2~3年,甚至10年緩解。
(8)尿崩癥合并垂體前葉機能低下:
補充糖皮質激素以糾正垂體前葉技能不足時,尿崩癥狀會加重,治療尿崩癥的藥物計量需增加。當中樞性尿崩癥癥狀突然減輕需考慮垂體前葉機能減退的可能。
5.康復治療
(1)精神性煩渴病人,堅持主動限制水的攝入,通??梢曰謴?。如未恢復,需注意有無合并中樞病變的可能,并給予相應治療。
(2)腎性尿崩癥患者,經適當限鈉,應用適當的抗利尿劑治療,及原發病治療后,病情通??梢跃徑?。
(3)中樞性尿崩癥患者,其康復治療因病因不同而異。
①部分垂體-下丘腦部位手術后、腦外傷及個別腦炎患者所致尿崩癥,因合成ADH的神經核未遭破壞,ADH的釋放暫時受到抑制,經過一段時間后,其分泌與釋放功能又恢復正常。故通常表現為暫時性尿崩癥。治療上可給予短期抗利尿劑治療?;謴驼:?,再定期隨訪檢查。
②垂體-下丘腦區腫瘤、感染性疾病、血管病變所致尿崩癥,因視上核與室旁核至神經垂體束受到嚴重破壞,垂體柄切斷,合成與釋放ADH能力喪失,造成永久性尿崩癥。需終生激素替代治療。定期隨訪復查,注意防止脫水、水中毒的發生,觀察垂體功能、甲狀腺功能、腎上腺皮質功能情況。尿崩癥合并垂體前葉機能減退后,因糖皮質激素及甲狀腺激素減少或缺乏,尿溶質排泄量減少,尿量減少。另外,腎上腺糖皮質激素與加壓素有抵抗作用,當糖皮質激素缺乏時,對水負荷有潴留作用,也導致尿量減少。故多尿癥狀減輕。合并垂體前葉機能減退后,需補充糖皮質激素、甲狀腺激素,必要時補充性激素。治療中警惕垂體危象的發生,積極控制感染等應激因素,禁用或慎用麻醉劑、鎮靜藥、催眠藥等。
二、預后
尿崩癥病人的長期預后,首先取決于基本病因,一些顱腦腫瘤或全身性疾病,預后不良。在沒有腦腫瘤或系統性疾病的特發性中樞性尿崩癥病人,在充分的飲水供應和適當的抗利尿治療下,通常可以基本維持正常的生活,對壽命影響也不大。
及早的診斷和治療尿崩癥,可預防膀胱擴張、輸尿管和腎盂積水。這些情況很可能發生在長期多尿的病人,這些人由于憋尿易造成膀胱和腎盂擴張等并發癥。
少數渴感缺乏或渴感減退病人,當伴有尿崩癥時,往往發生嚴重脫水,而脫水可能引起血管性虛脫或中樞神經系統損壞,預后嚴重。這些嚴重并發癥也可發生于意識障礙的尿崩癥病人,包括顱腦手術后發生的急性尿崩癥。
老年人尿崩癥中醫治療
辨證論治
三、老年人尿崩癥中醫治療
中醫中藥治療以補腎,滋陰,生津益氣為主,佐以固腎??捎蒙}散、知柏地黃丸或湯劑都有效??s泉丸(散)、桑螵蛸、熟地、黃芩、菟絲子、龍骨、牡蠣、山藥、杞子和甘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