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其他沙門菌感染
小兒其他沙門菌感染癥狀診斷
一、癥狀
1.潛伏期
長短不一,最短者如食物中毒,僅數小時,但多數為1~3天。
2.臨床分型
臨床可分為急性胃腸炎型、敗血癥型(傷寒型)與局部感染型。另有健康帶菌者。
(1)急性胃腸炎或食物中毒型
此型約占80%。以腸炎沙門菌和鼠傷寒沙門菌為主要病原。因吃了被這類細菌污染的食物而得病,如食物中已不含活菌只有其所產生的大量毒素,臨床表現為急性食物中毒癥狀。潛伏期只有幾小時,起病急,病程短只有1~2天。如食物中含活菌多而毒素少,則潛伏期可長達2~3天。起病較緩,病程可長到1周以上。癥狀為嘔吐、腹瀉,年長兒訴腹痛,伴高熱。腹瀉多表現頑固、難治。每天大便6~15次。糞便性質多樣化,常常先為水稀便然后成黏液、膿血便或血水樣便,均有腥臭味。病兒多伴有脫水、酸中毒。由于新生兒對水和電解質代謝調節功能欠完善,故易發生低鈉血癥。腹脹較常見,病重時可發生麻痹性腸梗阻,也可伴有肝、脾增大,咳嗽,肺部啰音,充血性皮疹,黃疸,嚴重者發生壞死性小腸炎并發腸穿孔。
(2)敗血癥型(傷寒型)
中毒癥狀重,熱度高,熱程長,此型約占4%~25%。表現精神萎靡,嗜睡,驚厥,昏迷,充血性皮疹多見。此型可單獨發生,也可與胃腸型并發,稱混合型。此型易合并休克DIC與腦水腫。
(3)局部感染型
嬰兒多見。
①腦膜炎:約占13%,其中多發生在2歲以下。發病最高是在3個月以下。亦可發生腦室膜炎。新生兒較多發生腦膜炎的原因可能與產傷有關。此種腦膜炎常合并顱內出血,病死率高達50%以上,約18%愈后發生后遺癥。
②局部蜂窩組織炎:表現不明原因發熱,哭鬧不安,然后出現皮膚軟組織局部紅、腫、熱、痛,最后形成膿腫。膿腫切開引流以后很快愈合,膿液可培養出沙門菌。
③臍炎:臍部分泌物培養出鼠傷寒沙門菌。
④可并發心包炎或泌尿系感染。
⑤肺部感染:有些病兒就是以肺部感染入院,以后出現腹瀉。伴咳嗽者達20%~50%,肺部常可聞啰音,可表現為支氣管炎或支氣管肺炎。
主要依賴于流行病學史,如家屬中、同病室內有沙門菌感染患者;進食可疑污染食物、同食者在短期內集體發病;食品往往是未煮熟的家畜、家禽的肉類和蛋品,或受此類食物污染的其他食物。臨床表現為進食可疑食品后1~2天內突然發生急性胃腸炎癥狀,初起腹痛、惡心、嘔吐,繼而腹瀉,伴畏寒、寒戰、發熱達38~40℃。大便初呈稀爛便,后變為黃色水樣、臭味重,量多較少帶膿血。也可表現為傷寒樣癥狀、敗血癥或局部化膿性感染。實驗室檢查中主要依賴于病原學檢查,從嘔吐物、糞便、可疑食物中培養、分離出病原菌,傷寒型、敗血癥型患者可以從血液中培養分離到病原菌。采用ELISA試驗檢測沙門菌特異性抗原,具有特異性、敏感性高的優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