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埃可及柯薩奇病毒感染
一、癥狀
腸道病毒感染時,臨床表現極為多樣化,病情輕重差異懸殊,同型病毒有不同臨床表現,不同型病毒可有相似癥狀,故單從臨床表現難以判定型別。常為多種表現同時存在。
1.神經系統感染
(1)腦膜腦炎:一般認為該兩種病毒可引起腦炎及無菌性腦膜炎綜合征。其實,從臨床表現及病理改變而言,兩種病變無法區別,且多有并存,故可稱為腦膜腦炎。已知柯薩奇病毒中A組12個型、B組中6個型,埃可病毒中幾乎所有的型,均可引起腦膜腦炎。一般發病急,均有發熱,輕重不等,以輕型為多。輕者可無腦膜腦炎的臨床表現及體征,腦脊液檢查異常才被發現。常見癥狀和體征有惡心、嘔吐、頭痛、腦膜刺激癥狀等。同時伴有咽痛、腹痛、腹瀉等非特異性表現。腦脊液所見與其他病毒引起的腦膜腦炎相似,細胞數輕度增高,分類早期中性粒細胞為主,后期以淋巴細胞為主。糖和氯化物正常,蛋白輕度增高。
(2)癱瘓疾病:與脊髓灰質炎相比,該兩種病毒引起癱瘓發生率低,癥狀輕,恢復快,預后好。柯薩奇A組中有6個型,B組中有4個型,埃可中10個型,均可引起癱瘓性疾病。
2.心臟疾病
此兩種病毒可引起心肌-心包炎,侵犯心內膜者少。柯薩奇病毒A組中9個型、B組中6個型,埃可病毒中11個型,可累及心臟。有報道在柯薩奇病毒流行時,約33%患者有各種類型的心臟病。可發生于各年齡組,包括新生兒和成人。新生兒患病可為胎內感染,病情重,預后差,可發生猝死或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肌-心包炎的輕重程度懸殊,輕者僅有心電圖改變,重者出現面色蒼白、發紺、咳嗽、呼吸困難,心率增快,各種心律異常,心臟擴大,心音低鈍,可聞雜音(心尖部收縮期),肺部啰音,肝臟增大。臨床根據心電摩擦音,臥位透視心腰部增寬,B超心包腔有積液而診斷心包炎。部分病例可發展為慢性心肌炎、心肌病、縮窄性心包炎和心內膜彈力纖維增生癥。心肌缺血和梗死是導致猝死的主要原因。
3.呼吸道感染
埃可及柯薩奇病毒許多型可引起上呼吸道感染,少數引起下呼吸道感染。皰疹性咽峽炎是由柯薩奇病毒引起,埃可病毒也可為病原。傳染性強,可發生流行。由于型別不同,同一患兒可多次發生。突然出現發熱、咽痛、頭痛、腹痛,咽部初起充血,繼而出現灰白色皰疹,皰疹破崩,形成黃色潰瘍。可見于扁桃體前弓,軟腭,懸雍垂及扁桃體上,但不出現于齒齦及頰黏膜處。4~6天自愈,少數至2周。
4.發疹性疾病
皮疹出現于其他部位感染時,僅為一種表現。皮疹的形態、數量和分布變化多。可為斑疹、斑丘疹、水皰疹、蕁麻疹、偶見瘀點。部位不定。口腔黏膜也可見到,且可形成潰瘍。一般2~4天消退,不留痕跡。
有一種手、足、口病,主要由柯薩奇病毒A16 、A5、A10引起。多見于4歲以內年幼兒。其特點為口腔內見小皰疹或潰瘍,位于舌、頰黏膜及硬腭處,偶見于軟腭、牙齦、扁桃體。四肢,尤以手足部可見斑丘疹或皰疹,偶見腿、臂和軀干,數量多少不定。病程短,可伴發熱,以低熱為多。
5.腹瀉
腹瀉可見于四季,尤以夏秋季為多。多見于嬰幼兒,為嬰幼兒腹瀉的常見病因。大便多為黃色或黃綠色稀便,可帶黏液,偶見少量血液。每天5~6次至10余次,出現脫水者少。多在1~2天恢復。
6.其他疾病
尚可見流行性胸痛或肌痛,以胸痛為主者以胸、腹及膈肌附著點處明顯,尚有四肢肌肉酸痛,全身肌痛。疼痛程度不等,輕者感緊壓樣及脹痛,重者似刀割、針刺。胸腹痛時咳嗽及深呼吸時加劇,腹部可有壓痛,甚至腹肌痙攣及強直。尚有發熱、咽痛、頭痛、咳嗽、嘔吐、腹瀉等表現。
流行性急性結膜炎,由新發現的腸道病毒70型引起。主要表現為眼結膜紅、腫、痛,流淚伴膿性分泌物,病程1~2周。
腸道病毒感染的表現是多方面的,幾乎涉及各個系統。因此,嬰幼兒感染性疾病時要想到本病的可能。同時結合流行病史,結合必要的實驗室檢查確診。但健康人可帶有該病毒,不能從咽拭子或糞便中分離出病毒就作為最后診斷的依據。抗原-抗體測定有診斷價值,但因分型過多,無法測定所有的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