髖臼骨折
一、癥狀
主要表現為髖關節局部疼痛及活動受限,如并發股骨頭脫位則表現為相應的下肢畸形與彈性固定。當發生髖關節中心性脫位時,其疼痛及功能障礙程度均不如髖關節前、后脫位,體征也不明顯,脫位嚴重者可表現為患肢縮短。
髖臼骨折時可能并發有盆腔內大出血、尿道或神經損傷,以及骨盆環的斷裂和同側下肢骨折,應仔細檢查,以防遺漏。
髖臼骨折的分類 一般采用Letournel的分類方法,將髖臼骨折分為5種單純骨折和由這些單純骨折聯合而成的復合骨折。
(1)單純骨折:后壁、后柱、前壁、前柱和橫向骨折。
(2)復合骨折:后壁和后柱、橫向和后壁、“T”形、前柱和后半橫形、兩柱骨折。其中“T”形骨折類似于橫向骨折,只是沿著四方表面和髖臼窩有一垂直的披裂,將前、后柱分開。有時會伴發恥骨下支骨折。所謂后半橫形是指后柱的橫形骨折。
二、診斷
外傷史,患髖局部疼痛及活動受限,合并脫位時,可有下肢畸形,彈性固定。 借助骨盆X線正位片發現有骨折后,可再攝骨盆的45°斜位X線片、做CT檢查以及掃描后三維重建以明確骨折的范圍和骨折片的移位情況。
骨盆X線平片上髂恥線和髂坐線分別是前、后柱的放射學標志。45°閉孔斜位是將損傷側髖臼旋向X線球管,可更好地顯示髖臼的前柱和后緣。髂骨斜位是骨折的髖臼旋離X線球管,能顯示大、小坐骨切跡和骨臼的前緣。
CT檢查對X線平片上難以觀察到的某些骨折的判定特別有幫助。如通過四邊形表面的骨折、髖臼頂骨折等。CT檢查后三維影像重建則可以展示骨折部的全景和精確的移位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