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狀腺癌
甲狀腺癌癥狀
臨床表現
甲狀腺癌早期臨床表現不明顯,患者或家人與醫生偶然發現頸部甲狀腺有質硬而高低不平的腫塊,多無自覺癥狀,頸部腫塊往往為非對稱性硬塊,甲狀腺結節腫塊可逐漸增大,隨吞咽上下活動,并可侵犯氣管而固定,腫塊易較早產生壓迫癥狀,如伴有聲音嘶啞,呼吸不暢,吞咽困難,或局部壓痛等壓迫癥狀,頸靜脈受壓時,可出現患側靜脈怒張與面部水腫等體征,為甲狀腺癌的特征之一,如肺轉移與骨轉移等,甚至發生病理性骨折,而以頸,應仔細檢查甲狀腺,晚期則多甲減。
1.甲狀腺乳頭狀癌
甲狀腺乳頭狀癌腫塊一般較小,發展變化較慢,但早期就可有轉移,往往首先發現的病變就可能是轉移灶,40歲以前良性腫塊比較多見,可能20~30年沒有進展,晚期50~60歲以上病人則進展較快。
甲狀腺乳頭狀癌屬低度惡性的腫瘤,是甲狀腺癌中最常見的病理類型,占成年人甲狀腺癌的60%~70%和兒童甲狀腺癌的70%,尤以兒童患者為多見,約2/3的甲狀腺乳頭狀癌的病例實際上是混合性腫瘤,在其病灶中可發現不同比例的濾泡狀癌的組分,這些病人的自然病程與乳頭狀癌相似,目前的分類標準將這部分患者歸入乳頭狀癌中。
(1)發病特點
發病高峰年齡為30~50歲,女性患者是男性患者的3倍,在外部射線所致的甲狀腺癌中,85%為乳頭狀癌,人與癌瘤并存的病程可長達數年至十數年,甚至發生肺轉移后,仍可帶瘤生存。
(2)臨床表現
甲狀腺乳頭狀癌表現為逐漸腫大的頸部腫塊,腫塊為無痛性,可能是被患者或醫師無意中發現,故就診時間通常較晚,且易誤診為良性病變,可出現不同程度的聲音嘶啞,甲狀腺乳頭狀癌的患者沒有甲狀腺功能的改變,但部分患者可出現甲亢。
頸部體檢時,特征性的表現是甲狀腺內非對稱性的腫物,質地較硬,邊緣多較模糊,腫物表面凹凸不平,則腫塊可隨吞咽活動;若腫瘤侵犯了氣管或周圍組織,則腫塊較為固定。
(3)轉移特點
甲狀腺乳頭狀癌發生淋巴結轉移時,多局限于甲狀腺區域,以鎖骨上,少數病例可出現腋窩淋巴結轉移,部分病例可出現甲狀腺峽部上方的哨兵淋巴結腫大,可能有約50%的患者發生區域淋巴結轉移。
少部分病例通過血行途徑轉移,主要為肺部轉移,可在肺部形成幾個腫瘤結節或使整個肺部呈現雪花狀,患者可荷瘤維持相對正常的肺功能10~30年,成為甲狀腺切除術后體內甲狀腺素的唯一來源,導致阻塞性和限制性肺病。遠處轉移還可發生在骨等處。
2.甲狀腺濾泡狀癌
濾泡癌發展也比較慢,特點是血行播散快,多有遠處轉移,可到骨組織及肺,由于其組織細胞學近似甲狀腺濾泡結構,可具有吸碘功能,因此,少數病人可表現為甲亢,吸131I率升高,晚期腫瘤發展較大時,還可引起上腔靜脈壓迫綜合征,診斷甲狀腺濾泡狀癌的可靠指標是血管和包膜侵犯,以及發生遠處轉移,可完整切除病灶的病例約為1/2~2/3。
(1)發病特點
可發生于任何年齡,但中老年人較多,發病的高峰年齡為40~60歲,已有明顯的淋巴結轉移或遠處轉移,甚至是遠處骨轉移的活檢時才得出診斷。
(2)臨床表現
大部分病人的首發表現為甲狀腺的腫物,腫物生長緩慢,腫物的質地中等,邊界不清,表面不光滑,甲狀腺的活動度較好,腫瘤侵犯甲狀腺鄰近的組織后則固定,表現為聲音嘶啞,部分患者可能以轉移癥狀,如股骨。
(3)轉移特點
由于甲狀腺濾泡狀癌較多侵犯血管,可以發生局部侵犯和經血道遠處轉移,與甲狀腺乳頭狀癌相比,發生頸部和縱隔區域的淋巴結轉移較少,約為8%~13%,其他臟器,如腦,膀胱和皮膚等也可累及,較少出現成骨性改變,可有利于口服核素碘后,通過內照射進行放射治療,甚至可過度分泌甲狀腺激素。
3.甲狀腺髓樣癌
甲狀腺C細胞起源于神經嵴,與腎上腺髓質細胞,即所謂APUD細胞(amine precursor uptake and decarboxylation cell)。大部分的甲狀腺髓樣癌與定位于第10號染色體q11.2的RET癌基因有關。
(1)發病特點和分型
本病惡性程度較高,可通過血道發生遠處轉移,甲狀腺髓樣癌可分為四型。
①散發型
占70%~80%,非遺傳型,家族中無類似疾病患者,也不會遺傳給后代,無伴發其他內分泌腺病變,男女發病的比例約為2∶3,而且有該密碼子突變者的預后較差。
②家族型
指有家族遺傳傾向,但不伴有其他內分泌腺受累的患者,高發年齡為40~50歲。其基因突變模式與MEN2A相同。
③MEN2A
MEN即多發性內分泌腺瘤(multiple endocrine neoplasia syndromes,MEN),其中與甲狀腺髓樣癌有關的是MEN2A和MEN2B,包括雙側甲狀腺髓樣癌或C細胞增生,故男女發病率相似,高發年齡為30~40歲,涉及RET基因第10和11外顯子的609。
④MEN2B
包括雙側甲狀腺髓樣癌,且為惡性),但很少累及甲狀旁腺,男女發病率相似,高發年齡為30~40歲。幾乎所有病例都可發現RET基因第16外顯子中的第918密碼子發生突變。
(2)臨床表現
大部分病人首診時,主要表現是甲狀腺的無痛性硬實結節,局部淋巴結腫大,有時淋巴結腫大成為首發癥狀,如伴有異源性ACTH,可產生不同的癥狀,血清降鈣素水平明顯增高,這是該病的最大特點,因而降鈣素成為診斷性標志物,超于0.6ng/ml,則應考慮C細胞增生或髓樣癌,因降鈣素對血鈣水平的調節作用遠不如甲狀旁腺激素強大,以及神經節瘤或黏膜神經瘤,即為MEN。
體檢時甲狀腺腫物堅實,邊界不清,表面不光滑,而家族型及MEN2的患者可為雙側甲狀腺腫物,腫物活動較好,晚期侵犯了鄰近組織后則較為固定,如聲音嘶啞。
(3)轉移特點
甲狀腺髓樣癌的早期即侵犯甲狀腺的淋巴管,并很快向腺體外的其他部位以及頸部淋巴結轉移,也可通過血道發生遠處轉移,轉移至肺,這可能與髓樣癌缺乏包膜有關。
4.甲狀腺未分化癌
(1)發病特點
甲狀腺未分化癌為高度惡性腫瘤,占甲狀腺癌的2%~3%,也有報道認為5%~14%,發病年齡多超過65歲,年輕人則較少見,來源于濾泡細胞的甲狀腺未分化癌還可分為巨細胞,其中以巨細胞及梭形細胞為多,也可在同一病例中同時存在分化型和未分化型癌,包括濾泡性腺瘤,并有肱二頭肌的轉移癌,雖行頸淋巴結清掃及肱二頭肌切除,仍發生肺轉移而死亡。
(2)臨床表現
絕大部分患者表現為進行性頸部腫塊,約占64%~80%,而發病前并無甲狀腺腫大,腫塊硬實,且迅速增大;②甲狀腺腫大,可伴有遠處轉移;③已有多年的甲狀腺腫塊病史,但甲狀腺腫塊突然急速增大,并變得堅硬如石;④已有未經治療的DTC,在經一段時間后迅速增大,并伴有區域淋巴結腫大。
(3)轉移特點
由于甲狀腺未分化癌的惡性程度高,病情發展非常迅速,侵犯周圍的組織器官,如氣管,甚至在氣管與食管間隙形成腫塊,導致呼吸和吞咽障礙,首診時已有頸部淋巴結轉移的患者為90%,氣管受侵犯的患者為25%,通過血道已發生肺轉移的患者為50%。
5.少見的甲狀腺癌
(1)甲狀腺淋巴瘤
甲狀腺淋巴瘤的發病率低,占原發性甲狀腺腫瘤的5%以下,主要為非霍奇金淋巴瘤,男女患者比例為(2~3)∶1,除快速增大的甲狀腺腫塊外,本病常伴有明顯的局部癥狀,如聲音嘶啞,呼吸困難和吞咽困難等,非霍奇金淋巴瘤屬于網狀內皮系統生長的多中心腫瘤,所以肝,發生率從0~60%。30%~70%的患者合并HT。
(2)甲狀腺轉移癌
原發全身其他部位的惡性腫瘤可轉移至甲狀腺,如乳腺癌,包括肺癌3例,已有較明顯的原發腫瘤癥狀。
(3)甲狀腺鱗癌
甲狀腺鱗癌較罕見,約占甲狀腺惡性腫瘤的1%,在人群中的發生率約為2%~3%,主要來源于日本,也可以是甲狀腺乳頭狀癌廣泛化生,還可以來自甲狀腺舌骨管或腮裂組織,部分原發性甲狀腺鱗狀上皮癌伴有胸腺樣成分(carcinoma showing thymus-like element,CASTLE),來自異位胸腺或腮裂囊殘留組織,其預后較好,發病年齡多超過50歲,無明顯性別差異,較早出現侵犯和壓迫周圍器官的癥狀,即聲音嘶啞,晚期侵犯兩側葉,質地硬,固定,邊界不清,伴有氣管受壓,頸部淋巴結腫大,預后差,目前治療方法是盡量切除腫瘤加根治性手術或放射治療。診斷:
甲狀腺腫塊生長較速,有轉移灶,且有明顯壓迫癥狀,甲狀腺功能減退,甲狀腺掃描多冷結節,或發現甲狀腺CT掃描及MRI影像有異常及轉移現象,最后診斷應根據病理活檢,明確為甲狀腺乳頭狀癌。
6.診斷要點
臨床上有甲狀腺腫大時,應結合患者的年齡,有以下表現者應考慮甲狀腺癌。
(1)一般資料
應特別注意性別,故應特別注意了解患者的碘攝入情況,尤其要詢問有無較長期缺碘病史。
(2)病史
①現病史
兒童期甲狀腺結節50%為惡性,青年男性的單發結節也應警惕惡性的可能,要特別注意腫塊或結節發生的部位,是否短期內迅速增大,是否伴有吞咽困難,是否伴有面容潮紅,發生氣管壓迫引起呼吸困難,則惡性的可能性大。
通過現病史調查,要對患者的甲狀腺功能狀態有個總體評估,應詳細了解有無食量增加,還應注意詢問有無腫瘤轉移的系統癥狀(如頭痛。
②既往史
是否因患其他疾病進行過頭頸部。
既往是否有甲狀腺疾病(如慢性淋巴細胞性甲狀腺炎。
③個人史
有否暴露于核輻射污染的環境史。從事的職業是否有重要放射源以及個人的防護情況等。
④家族史
髓樣癌有家族遺傳傾向性,家族中有類似患者,可提供診斷線索。
(3)體查
可發現甲狀腺腫塊或結節,頸部熟練的觸診可提供有用的診斷資料,質硬或吞咽時上下移動度差而固定,病變同側有質硬,如淋巴結穿刺有草黃色清亮液體,多為甲狀腺轉移癌淋巴結轉移。
甲狀腺癌多為單個結節,結節可為圓形或橢圓形,有些結節形態不規則,質硬而無明顯壓痛,常與周圍組織粘連而致活動受限或固定,常伴有頸中下部,甲狀腺單個結節比多個結節,但多發性結節,并可有壓痛。
①壓迫與侵襲體征:甲狀腺癌較大時可壓迫和侵襲周圍組織與器官,常有呼吸困難,可出現相應的臨床表現。
②類癌綜合征:甲狀腺髓樣癌可有腸鳴音亢進。
(4)輔助檢查
在臨床上,甲狀腺的良性或惡性腫瘤均表現為可捫及的“甲狀腺結節”,除多數“熱”結節外,其他類型的大小結節或經影像學檢查發現的“意外結節(意外瘤)”均要想到甲狀腺腫瘤的可能;有些甲狀腺癌亦可自主分泌TH,故亦可表現為“熱結節”,所以事實上凡發現甲狀腺結節均要首先排除甲狀腺腫瘤(有時,甲狀腺癌僅在鏡下才可診斷),周圍無或有腫大的淋巴結;③肺或骨有原發灶不明的轉移灶;④血清中降鈣素升高,大于600μg/L。
7.分類分期
有關甲狀腺癌的分期,目前國際和國內最通用的是TNM分期,UICC)和美國癌癥協會(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AJCC)第五次修訂的TNM分期標準,影響甲狀腺癌分期的有關因素首先是病理類型,腫瘤的大小和淋巴結受侵犯程度也與分期有關,年齡則對分化性甲狀腺癌的分期有重要影響,以最大的腫瘤為標準進行分期。
(1)TNM的定義
①原發腫瘤(T)
TX:無法對原發腫瘤做出估計。
T0:未發現原發腫瘤。
T1:腫瘤局限于甲狀腺內,最大徑≤1cm。
T2:腫瘤局限于甲狀腺內,1cm<最大徑≤4cm。
T3:腫瘤局限于甲狀腺內,最大徑>4cm。
T4:腫瘤不論大小,超出甲狀腺包膜外。
②區域淋巴結(N)
區域淋巴結是指頸部和上縱隔的淋巴結。
NX:無法對區域淋巴結情況做出估計。
N0:未發現區域淋巴結轉移。
N1:區域淋巴結轉移,可分為N1a同側頸淋巴結轉移,N1b雙側或對側頸淋巴結。
③遠處轉移(M)
MX:無法對有無遠處轉移做出估計。
M0:無遠處轉移。
M1:有遠處轉移。
(2)分期標準
①甲狀腺乳頭狀癌和濾泡狀癌的分期標準。
②甲狀腺髓樣癌分期標準。
③甲狀腺未分化癌分期標準,所有病例均屬Ⅳ期。